张健
回想起我生命中所遇到的恩师良友,感激之情充满心扉。想到他们点点滴滴的教导关怀,好似和煦的春风温暖我心。尽管也有数九寒天的时刻,但在我的记忆深处却铭刻着这些引路人的谆谆教诲、睿智风采和辛苦奉献。他们让我懂得: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李光义先生便是一位自己放出光芒,为他人照亮道路的楷模式的导师益友。
1989年我从中央财政金融大学财政税务经济学本科毕业,受到好友的鼓励,我放弃了学校分配的工作,决心出国继续深造。经过两年半的时间,我申请赴美留学,签证六次才如愿以偿。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一位素不相识的美国信徒李光义先生的帮助,是他第一次在我心中播下了福音的种子。李先生是纽约圣文生医院的心理咨询顾问。他曾经在中国旅游时与我哥幸会, 听说我在申请赴美留学,便留下名片,说将来需要帮助时可以联系他。我哥特别提到,李先生是难得遇见的好心人,是信徒,或许会愿意帮助我。
在多次签证遇挫之后,我想起了李先生,就写信向他寻求帮助。他回信让我介绍具体情况, 答应考虑我的请求。因为学校申请截止日期的临近,我不得已给他打了越洋电话。那天是纽约清晨五点钟,我把李先生从熟睡中吵醒。他不仅毫无怨言,耐心地听我讲述,还同意做我的经济担保人,答应为我垫付首期生活保证金,并会填写表格寄到学校。他的声音深沉洪亮,语调亲切平缓,我似乎能够看到他和蔼可亲的面庞和嘴角边的微笑。他像父亲一般慈爱地说:“请不要感谢我,是上帝在帮助你。” 他是我生命当中第一位以真正关怀的行动向我提到上帝的人。在通话结束时,他诙谐地笑着说:“真巧,我昨天刚买了一台传真机,我可以直接发文件给你,比寄信更快,更方便。” 后来他通过传真发给我许多灵修祷告词,并且在感恩节和圣诞节期间寄来贺卡,以及他们全家在教会庆祝的照片。在来信中,他时常与我分享他们生活中的点滴故事,令我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热爱。我也由衷的受到他的启发和引导,在向往去美国留学的同时,开始盼望认知他所说的神。
即便有李先生的帮助,那次签证仍然失败了,我非常灰心沮丧。李先生却安慰鼓励我:“出国不是人生唯一最重要的事。你还年轻,要正常地在当地工作、生活。现在可能不是出国的时机。将来如果神要你出国,祂会在最合适的时间带你过来。” 李先生建议我寻找教会团契,教我祷告。他告诉我,上帝能和我直接对话,让我就像和最亲近的朋友聊天一样,把心里话说给上帝听,并安静地聆听祂的回复。李先生也是第一位引领我阅读圣经的导师。
1991年,我被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录取,当把好消息告诉李先生时,他很为我高兴,嘱咐我来美国之后首先寻找教会,参加学生团契,让自己生活在信靠神的人群与环境中。所以我入学之后便参加各种团契、教会的活动,于1992年三月受洗归主。
2016年, 我从福乐神学院毕业之后,和先生去纽约旅行,见到了年已85岁高龄的李先生,他依然精神抖擞,神采奕奕,自己开车来和我们见面。他中等身材,略微偏瘦,身穿一件红黑相间的运动服,挎着旅行包;满头银丝,步履矫健,声音铿锵沉着,洪亮如钟。 他欣喜地告诉我们,他除了照看儿孙,仍然每周去老人院至少三次义工服事,陪伴并帮助他们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事务,比如:修理杂货电器,教他们唱歌跳舞、写字作画。 20多年来,他已经看到有一百二十位老人信主。 谈笑之间,他按捺不住地流露出那份收获的喜悦。 那时他虽然已经需要佩戴助听器,但我们似乎没有任何交流的障碍。 我曾经一度好奇他为什么早年停止在教会担任主教牧师的职位,他坦诚地说道,“其实我是一位‘叛教者’,当年在台湾所服事的天主教堂不允许主教结婚成家。而我却选择了自由恋爱和婚姻家庭,放弃了主教的职位,带领全家离开台湾,来到美国学习和创业。但我对神的信仰和追随从来没有改变,所以很感恩神的祝福。” 他诚恳地叮咛我们,婚姻家庭如同一个花园,需要夫妻倆人齐心协力,共同经营护理;需要依靠神的恩典祝福,彼此相爱谅解,携手进步成长。
李先生是位可亲可敬,言传身教的属灵导师。不知道他一生帮助过多少像我这样的留学生。这样一位默默忠心服事的神仆,是我永远感恩、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