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简书,有幸看到有人推荐三本书作为开始写作的入门读物,其中包括夏丐尊和叶圣陶的《文心》,只读了前五章,就产生了写东西的冲动,随便乱写了请勿见笑。
学语文的“悲哀”和数学没入门的我
读书前的午后与好友闲聊,聊到教育问题时。我自嘲虽然读完理工科的研究生,但至今数学未算入门。朋友们就聊到中学时代的教育,特别提到把《语文》当《数学》教,而又把《数学》当《语文》授。如此以来岂不是颠倒乾坤:)一好友提到鲁迅的文章让那个年龄段的学生学,完全是糟蹋鲁迅之盛名。我也表示那时对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教学手段的反感。
晚上阅读完《文心》一书的前五章,颇有感触,特别第一章居然探讨了我们下午讨论到的中学生语文(文中称为国文)的现状-用古人或文豪的文章做范文,也特别提到鲁迅的《秋夜》。看来我国的语文教育从那时侯开始就是这样了!《文心》一书的作者是夏丐尊和叶圣陶,作于1932年。那时的小学语文是有人针对小学生的水平撰写了教材的,但没有针对中学语文撰写,由于时代动荡很多教育工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每个学校,没个老师都拿古人或者知名文人的文章做教材。估计后来就沿袭了这个习惯。
还有,解释为什么中学生读鲁迅文章很难懂
说文人之文通常将外部感知的景物与文人内心的感触交织在一起成文,外部感知的景物大家都好理解,但行文人内心的感触就要靠阅历去理解啦,差距就在对行文人内心感触的共鸣是否产生。
因此有阅历就有体会,否则就难。联想到之前说现在要将鲁迅的文章从课本中移除,也算是正确之举。
《文心》的描述手段和《大话设计模式》类同
《文心》一书的叙述方式是用讲故事的手段,通过一件件事情讲写作的知识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这样的好处就是在看故事一般的情况下学到了知识,对于读书甚少的我而言非常快活。如果恰好有程序员同志且看过《大话设计模式》一书的必有同感。不知道为什么,我还是比较喜欢这类风格的书籍。我看过的类似书目还包括计算机类Head First系列丛书,dummy系列是不是我已经记不清楚了。
无论是与否,我只想表示这类叙事方式让人感觉到所学之物是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枯燥,有价值,是应付生活中很多问题的解决之道。
** 写作也可以“结对编程”和“快速迭代”**
《文心》第四章的“一封信”两位主人公合作写信给之前的国小老师,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如写好后两人相互斟酌用词,删除不需要的内容,合并共同的项目。信写好后还让其中一位主人公的父亲阅览矫正,主人公的父亲提出两处需要改进的地方:
1. 第二段表述有用到了不恰当的转折;
2. 文中对老师的怀念之情表达不够深切;
之后两个人做了对应的修改,第一个问题改动顺畅,第二个问题暂时保留不改。最终将信件寄出。
这个场景很容易让人想起来程序员们流行的结对编程与快速迭代。
- 两位主人公好比两位程序员
- 信件好比一段程序
- 父亲好比内测人员
- 问题一好比必改之bug
- 问题二是功能可以但是体验不佳的性能问题,暂时可以不改。
两个人在优化一段程序,运用了个各种手段和设计模式,试图编写出bug free依旧优雅的code,但给到测试人员后又发现重大bug,必改!不影响功能的bug,时间短要release给客户,算了下个版本再说吧。
哈哈,这个对比没有逻辑。我相信很多程序员会懂的。
最后有个问题我还是不明白,鲁迅的《秋夜》中有段描述:
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外一棵也是枣树
为什么不直接说:院子里有两棵枣树?
Damon 2016正月二十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