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觉醒状态下的觉察(觉知);
先培养意识,在去学知识,没有意识,再多的知识都无法发挥作用;就拿我们大多数人最关注的孩子教育这一点来讲:为什么很多人学了大量的教育知识,听了很多教育的讲座,但是依然无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一旦遇到问题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都忘记了,一点也用不上。这就是没有教育者的意识,导致自己满肚子的知识无用武之地。光有知识,没有意识是否能够教育好孩子呢?是不可以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首先我们要具备一个教育者的角色意识。有了这个角色认知以后,接下来的很多事情它是一个顺理成章的。比如如果我们认为我们是个教育者,那你首先我们就是要有一个表率意识。北大的校训叫“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我们且不说前半句,就说后半句,就是你的行为会成为别人的示范。那其实有的时候这个示范它还不见得一定说是正向的。我们作为家长,我们要意识到,不管我们做得好与不好,我们就是孩子的一个模仿的对象,我们做得好,他模仿你好,我们做得差,他模仿你差,所以我们说孩子就是父母的一个翻版。当我们意识到我们作为一个教育者,会被教育的对象模仿的时候,很多事情我们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去做了,我们就不会去说脏话;不会沉迷于游戏或者沉迷于相对低级的电视;不会用情绪或冲动来解决问题;除非我们愿意你的孩子也跟我们一样,但我相信即使沉迷于游戏的人,他也知道这是不对的,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沉迷于比如他自己沉迷的事情。很多父母这么做,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身边有个孩子在模仿他。如果我们没有教育者的意识,仅仅有一些教育知识,很难在孩子需要教育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提供引导,事后还常常后悔为啥学的这么多的育儿教育知识用不上。因此只有有了意识,知识才能够发挥作用。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即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于,集中于某些对象;
注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专注力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所关注的问题,如果做事不能专注,总是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做事的效率会大大地受到影响,这是一种非常不良的注意品质。我们自己经常也会遇到无法专注的情况,尤其是现在信息爆炸和按喜好推送的时代,比如我们回到家要洗衣服,洗着衣服听歌,一听歌后觉得这首歌蛮好听的,就要听听这个歌手的其他歌,于是就越听越慢,本来半小时能洗完的,结果一小时都洗不完。抑或我们打开电脑要工作,打开网页后不经意间看到一条新闻,点进去浏览,然后就会被八卦新闻吸引,不经意间半小时过去了,工作还没开始。这些都是不专注的表现,如何能够让自己保持专注呢?有个工具叫SMART原则,就是把自己要做的事情按照下面5个标准去量化:
Specific:做的事情必须是具体的,不能只说做大做强,要有具体的指标;
Measurable: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
Attainable: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不能定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
Relevant:目标要与自身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Time-bound: 绩效指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不能无休止的拖延。
另外,专注的一个天敌就是拖延症,一定不要拖延,怎么来治疗拖延呢,马上去做就是治疗拖延的做好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