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转眼大学毕业已经20年,几个热心的同学开始张罗20年大学同学聚会。原本以为这么重要的聚会,参加的一定不少,然而却让人失望,报名参加的同学却不是很理想,全班近50人实际报名参加的就20来个人,一半读不到。而郭怀成和小五一中途退出,让本来人数不多的聚会更加落寞。大家都有些伤感,部分组织的同学情绪低落,我也很伤心。为了唤醒更多同学参加聚会,我于是写了一封信,同时配上了《同学》这首老歌,一起发到同学微信群,希望可以唤醒更多同学大学校园的回忆,
【写给各位老同学的一封信】
各位老同学,你们现在过得还好吗?
也许你正在为事业奔忙
也许你正在为生活所累
也许我们社会背景各有所不同
也许我们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
但无论怎样
我们相信在这个多变的社会
唯有同学之情不能变
也不可能变
没有利益的杂质
没有利益的浊流
只有共同走过的一段
不管你贫穷还是富裕,我们永远牵挂你!
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同学!
人生是一段旅行,在时间的长河中,也许大学校园生活是一段最美好的的回忆,曾经我们一起度过悲壮的军训生活,曾经我们在宿舍一起熬夜打拖拉机,曾经我们一起排练《众人划桨开大船》。母校的每一角落福留下了你们成长的足迹,记载着令人难以忘怀的丰满而精彩的一页,给我们留下了我们不可磨灭的记忆。
20年聚会,也许是我们最后一次了,如果在我们最好的时光都没有参加不了,难道还指望以后白发苍苍拖着不便的脚步参加聚会吗? 如果大学同学聚会都没有参加过,你不觉得人生会留下终身的遗憾吗?
可口可乐总裁说过,我们每个人都像小丑,玩着五个球,五个球是你的工作、健康、家庭、朋友和灵魂。这五个球只有一个是用橡胶做的,掉下去会弹起来,那就是工作。另外四个球都是用玻璃做的,掉了,就碎了。难道4年的同学情就比不上这2天的工作吗?参不参加聚会,本质上不是时间问题,而是选择问题,是价值排序问题。
如果,你还有一份梦想,如果你的同学情未灭,如果你想找回校园的记忆,请参加我们20周年大学同学聚会吧,这将给你人生带来美好的回忆。
这封信发出去后,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大家纷纷出来讨论如何争取更多同学参加聚会,几个原来计划不参加聚会的同学,也改变了原先的计划并重新做出了新的安排。看到大家在我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参加聚会,好有成就感。
但我太过于乐观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后续同学的电话沟通,结果却不是那么理想。4班的陈洁荣说公司要加班请不了假,范双柱说老婆回娘家了,需要在家陪孩子,陈洁荣和双柱好说歹说,他们还是放弃参加。打电话给海南的吉月宁,她说需要带4岁的孩子,同时单位也需要加班。打电话给蒋会明,他说他们每个星期都需要加班,而且要上十几个小时,聚会肯定参加不了,因为请不了假。
同学们因工作原因无法参加聚会,我可以理解,真实原因最大可能是混的不好,同时也没有经济独立权,再加上聚会又要花钱,花时间,感觉不值得。
大学毕业后,绝大多数同学走上水利系统相关岗位,只有极少数不务正业的不安分守己分子,比如我,离开了水利事业跑去做IT。
毕业20年,大家变化都很大,除了身体个容颜无法抗拒的变化,工作个成就差距夜很大,大学校园里原先是学生会成员的那些人,出来后基本上混到了一官半职,而那些沟通能力差些的,却还停留在普通的技术岗位。到底什么导致大学毕业后的这种人生差异了,我认为原因如下。
一、胆子小,不敢去挑战自己
选择大于努力,毕业后的差距源于自己的选择,大部分同学都安分守己,守住自己的一分三亩地,对自己的人生不敢去规划。王健林说过一句话,“清大北大不如胆子大”,我非常认同这句话。
二、不爱学习,没有成长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李笑来老师说过,如果一份工作如果不能给你带来成长,给再多钱也不值得留恋。成长的关键在于学习,学习改变命运,这部分同学出来工作后基本强很少又再去学习充电,这几十年下来,除了专业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基本上没有得到什么成长。
三、不会理财,没有独立的财务
没有理财观念,没有额外的工资外收入,家里配偶说了算,额外的支出需要得到配偶首肯。学习需要花钱,当经济大权掌握再配偶手上时,学习方面的支出如何谈起?
选择大于努力,现在的人生差异源于过去的选择,正所谓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妨大胆一点,不断挑战自己,毕竟生命始终要失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