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我如此努力也不尽人意?
是什么把我和孩子牵拽到这样的境地?
孩子不是一张白纸,容不得我们胡写乱画。
孩子也像一张白纸,最初我们画了什么都会留下痕迹。
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的人,与我们在养育孩子方面选择了什么样的育儿理念有关。
如果您不知道该选择怎样的方式养育孩子,今天分享的书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书名:养育的选择:13个育儿困惑解答给你一个科学教养观
作者:陈忻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养育的选择》与《整体养育》一样,都是陈忻老师的书。提醒父母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书中分享了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以及作者自己和其他父母在实践中对这些理论的运用。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科学的认识是:科学就像数理化定理、定律一样,是可以根据它对其他事物做出客观推导的东西,也就是只要是科学的都是可行的
所以一提到科学育儿、科学×××之类提法都会很确信地与人分享。
后来,知道了科学的可证伪后不禁后怕起来,多亏我没有什么影响力,不然得把多少人带入歧路啊!
也正因为对科学可证伪性的了解,重新看了科学的定义是什么?
原来科学只是做为一种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用于理解、解释和预测自然界及其现象。它通过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建立关于世界的理论和模型。科学的核心特点包括可验证性、可重复性和客观性。
科学只是一种观念,而我所理解的科学,只是一种狭义上的方法,二者相差甚远。
可证伪性为科学提供了一个自我纠正的机制,使科学理论能够不断改进和接近真实世界的本质。它促使科学家设计更严格和精确的实验,以验证或证伪理论,从而推动科学进步。
通过对科学的概念与可证伪性的了解,才知道科学不仅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淘汰错误和不准确理论的过程。
所以我们在看到与科学有关的东西的时候,首先要想到它是观念优先的。
比如看书名《养育的选择:13个育儿困惑解答给你一个科学教养观》,就告诉我们重点不是书中的方法,而是观念。
观念就像我们说的道, 方法是在道的框架下的运行办法。
道可道非常道,它就在那里,无声无息,无论世界如何变化,道不变。
方法就像术,它虽具体到可观、可听、可感,但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一种有常的无常、无常的有常。
悟出道则术可用,不明道则术难行。
科学是在不停发展变化的,所以方法也会发展变化。
在学习本书前要注意三点:一是方法应用的前提是观念对路;二是要用发展的思维考虑问题;三是承诺百分百奏效的都是虚妄者的造势。
如果没有把这几点考虑到的话,很有可能会在运用过程中出现卡点或误判。
书中有理论有事例,我也结合我的经历分享书中几个观念:
一、安全感来自良好的亲子关系,跟亲子互动的模式息息相关。只要我们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关心和理解他们的感受,及时、恰当地回应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稳定的环境,通常我们就不需要时时刻刻担心孩子会缺乏安全感。
这一点基本认同。由于我儿时在离异与再婚家庭中长大,那种隐隐的担忧至今尤在。别人眼里的杞人忧天,在我这会是隐患。
二、了解未知事物越多,安全感越多
随着工作后人生阅历的丰富、读书学习等方式提升了自己的综合认知水平后,我能感觉到安全感是在一点点加强的。
三、宝宝从出生后所接收到的所有信息,都可以视为早教的一部分——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环境、邻里关系等都会影响宝宝的发展。
这一点同样深感认同。
那些父母做官儿女领导力也不错,父母能言善辩儿女一般也差不了。
有人调侃说的:善良人家的狗都不咬人。
环境怎么样,身处环境中的孩子就会沾染什么样的气息。
所以,想要孩子怎么样,父母先要努力朝着那个方向努力。
这里所说的方向不能太具体到细枝末节。
例如,您可以让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但部门非让孩子成为救死扶伤的医生。
四、大脑发育既有敏感期也有可塑性
这个要辩证的理解。
有敏感期,说明成长过程中某个阶段的重要性。
有可塑性,告诉我们错过成长期不要焦虑不安,不要放弃。
当然,在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是最好,可以事半功倍。
这一点上我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错过一些关键期所以反应迟钝,但通过后天学习依然在一点点进步,只是速度慢了很多。
五、两岁以下的婴幼儿不适合看电视
这一点虽未亲自验证,但我们可以在脑中推导。
孩子有关键期是肯定的,早期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会决定孩子未来的运行模式。
接触真实世界发展应对真实世界的能力,接触虚拟世界发展应对虚拟世界的能力。而我们生存环境是真实世界。
这里以电视为例,看看真实与虚拟世界的区别。
拿手机对着打开的电视看与对着现实物体看的时候是不是能看到电视有屏闪现象。
六、淡化不必要的竞争,正视不可避免的竞争,让孩子学会对过程的体悟,而不是对输赢的关注。
关注点在哪,心就在哪。关注输赢,心中只有输赢,关注过程,心中才有过程。
而对过程的关注才能形成知识的正反馈,才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七、“快乐教育”更确切地说应该称为“获得快乐的教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快乐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让孩子掌握获得快乐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快乐。
书中对孩子早期发育的规律与具体实践都有详细讲解,其中不乏一些可以拿来就用的具体方法。我还是希望阅读的时候多多体悟书中的理念与逻辑。
理念通了,方法才能万变不离其宗。理念不通,方法也易流于形式或抓不住重点。
注意:在育儿路上,要了解其不确定性,而不是强求其确定性。
只有了解了不确定性,才更有助于将来应对变化的确定性与承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