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

作者: 晓文123 | 来源:发表于2019-08-17 12:01 被阅读51次

我们常说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所以思维是源,是种子,是星星之火,人拥有什么样的思维,必会有什么样的结局。《终身成长》这本书核心是为我们讲述人所固有的两种思维模式,以及这两种思维模式会将人们牵引到何方?同时,教给我们如何拥有让人们走向成功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一、两种思维模式的缘起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的原因在哪里呢?

有人认为是物理上特性不同,造成了人们的差异。比如骨上凸起、股骨头的大小形状、或者基因……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无法避免,也无法改变的差别。

但也有人认为造成人们这些不同的原因在于人们的生活背景、经历、接受过的教育,以及学习方法的不同。

到底是哪一种说法正确呢?

精神学家吉尔伯特·戈特利布说:“在我们发展过程中基因和环境,不仅仅是相互协作的关系,基因更需要环境的帮助来更好的运作。”

简而言之,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理性的看待问题,人们总是在潜意识中站在了先天或者后天两个阵营。

站在先天条件阵营的人,相信人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将其称之为固定型思维模式。

站在后天发展阵营的人,认为人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我们称之为成长型思维模式。

二、两种思维模式的深层剖析

同一个班级,为什么有些学生如此专注于证明他们的能力?而有些学生却满不在乎这一点仅仅热衷于学习呢?

这就是源于源于他们的思维模式不同,一种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证明。另一种认为能力可以改变,也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

当人们进入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就如同进入一个新的世界。

在“能力是固定的”这个世界遇到挫折意味着失败,得到一个糟糕的成绩,输掉一场比赛,被炒鱿鱼被拒绝,这些都意味着你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

而在“能力是可以改变”的世界,自身没有成长,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才意味着失败。

所以,在前一个世界努力是一件坏事,努力和失败一样,意味着你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如果你足够聪明,根本就不需要努力,在后一个世界努力可以让你变得更聪明,更有才能。

三、两种思维模式本质区别

固定思维模式相信智力是固定不变的。他们会产生一种让自己表现聪明的欲望,因此会倾向于避免挑战,自我保护,轻易放弃,认为努力是不会有结果的,或者会带来更坏的结果,忽视有用的负面反馈消息,感到他人的成功对自己造成了威胁。于是,他们很早就停滞不前,无法取得更大的成就。

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智力是可以提高的。产生了学习的欲望,会倾向于迎接挑战,面对挫折坚持不懈,认为熟能生巧,从批评中学习,从他人的成功中学到新知,获得新的灵感,于是乎,他们将获得很高的成就。

下面,让我们用案例来辨析两种思维模式

一群大学生在一次糟糕的考试之后,获得了一个去看他人试卷的机会。你猜,他们会看什么人的试卷呢?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者,选择去看那些比他们得分高的人的卷子,他们希望改正自己不足。但是,具有固定思维模式的学生选择去看那些考的非常差的卷,这是能让他们感觉好起来的方法。

同样以考试为例:

你去上一门对你来说很重要的课,你非常喜欢这门课,你的教授公布了期中考成绩,你得了个F,你非常失望。晚上准备回家时,你又发现自己车上贴了违章停车罚单,让你感到非常泄气,打电话给最好的朋友,想要倾诉,却又没有打通。

这时你会怎么想?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会怎么做?

固定思维的人会把发生的事儿当做衡量自己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志。会觉得“我被拒绝了”“我是个失败者”“我是个傻瓜”“所有人都比我优秀”。他们会产生彻底的失败感和无力感。他们对挑战感到恐惧,对努力感到不屑,他们选择成功,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说“我会更努力的学习”“下次停车的时候我要更加小心”“不知道我的朋友是不是今天过得不开心?”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会给自己贴上标签,或者对自己失去信心。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关心如何提高自己,他们选择的是成长。

四、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四步法

第一步接受。

拥抱你的固定思维模式,每个人都有一部分固定思维模式,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成长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

第二步观察。

明确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思维模式。那个固定模式的人格会在什么时候回来?是遇着新的挑战?还是进入死胡同?或者遭遇巨大的失败?或者遇着比你更优秀的人?

第三步命名。

给固定思维模式的人格起个名字。你可以给他起一个你不喜欢人的名字,当固定思维出现的时,来提醒自己,这不是你想要成为的人。

第四步教育。

当固定思维有了自己的名字后,就要教育他。当他出现时,不要镇压,或者禁止他做什么,就让他做他想做的,让他跳舞歌唱,然后在他稍微安静下来的时候告诉他“你是怎样计划从挫折中学习,并前进的。是的,我现在不太擅长做这件事儿,但是我认为,我清楚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让我来试试。”

固定思维模式人格是为了来保护自己,让自己感到安全,才存在的。所以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新方法去教育他,他就可以帮助和支持你,让他接受挑战,不要放弃,在受挫之后卷土重来。

五、如何帮助孩子成为成长型思维?

妈妈带着5岁的布鲁斯来到幼儿园,到幼儿园后,布鲁斯看到墙上的画,对妈妈说:“这么难看的画,是谁画的?”妈妈立即跟着说:“这画,这么漂亮,你却说它难看?这很不好!”

老师完全明白了布鲁斯的意思。老师说:“你不需要画漂亮的画,只要你喜欢,你可以画不好看的画。”布鲁斯给了老师一个大大的微笑,因为老师回答了布鲁斯心里真正的疑问:“那就是如果一个小男孩画不好该怎么办?”

接下来,布鲁斯看到一个坏了的玩具消防车,他把车捡起来以一种自以为是的口气说:“是谁把消防车弄坏的?”妈妈再一次告诉他:“谁破坏的对你来说有什么区别吗?这里的人你一个都不认识!”但老师理解布鲁斯的疑问,她说:“玩具就是用来玩的,玩具车会被弄坏,这种事经常发生。”布鲁斯真正的疑问再次被解答:“那就是如果一个小男孩弄坏了玩具车怎么办?”布鲁斯和妈妈挥手再见,开始了自己在幼儿园的第一天,他知道这个地方不会有人对他进行评判,也不会有人给他贴上标签。

人们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会传递出一条信息,这些信息告诉孩子们如何看待自己。

这条信息可能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告诉你,能力永远不会变,而我正在对你的能力进行评判。

也可能是成长型的思维模式,你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人,我对你的成长感兴趣。

那么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怎样向孩子传递信息,培养他们成长型思维模式呢?

首先,请记住称赞孩子智力和才能,虽然做法很有吸引力,但是会向孩子传递固定思维的信息模式,会让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变得脆弱不堪。老师和家长关注点应该放在孩子们的做事方法、他们采用的策、他们的努力、或者选择上面。

其次,当孩子闯祸时,建设性的批评能帮助孩子,理解如何弥补自己的错误,但给孩子贴标签或者轻率的原谅孩子都是不可取的。

再次,在给孩子列目标的时候,记住拥有先天才能,并不是一个目标,拓展技能和知识储备才是目标。

最后,降低标准并不能促进孩子的自尊提升,但仅提高标准却不告诉孩子如何达到高标准也是行不通的。优秀的老师和家长相信会才能和智力的发展,而且更关注学习的过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终身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vh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