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恰好看到俞敏洪的一段话,“其实人活着就挺好,至于生命有没有意义另当别论。活着每天都会有太阳升起来,每天都会看到太阳落下去。你就可以看到朝霞,看到晚霞,看到月亮升起和落下,看到满天的繁星,这就是活着的最美好的意义所在。”这也让我想起大学时的一个室友,每天回到宿舍的第一句话便是“活着真好!”日复一日的说,我和程静开始对小马同学的想法产生了怀疑,还好小马就是这样一个人,她上大学去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是《雷锋的故事》,于是我们原谅了她的这种简单的想法。现在想想,小马对生命的尊重和认识深度比我们早。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里的东西越来越远,但是这句话我经常想起,尤其是在艰难的时候。
我们总是忙于奔走,早已忘了停下来看一看朝阳,赏一赏晚霞,听一听心的声音,看看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每一天的变化。
曾经有一段时间,很不喜欢黄昏。认为是一天中最难过的时刻,还没来得及想起长河落日圆的美景,大漠孤烟般的忧伤就能袭上心头。总认为新的一天尚未来临,旧的一天早已结束,然后内心对自己的不满开始无限延伸,黄昏就像一个贬义词一样,听起来刺耳。当有一天听到一位老诗人站在夕阳下,深情的诵读那一句句描写黄昏的诗句时,忽然间对黄昏有了改观,一种积极的新认识,黄昏的美,不需要表达,是一种意境。闭着眼睛,轻轻的诵读,细心咀嚼,“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如梦如幻的一幅画面。“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没有生命的水,却因为黄昏有了一种暗香浮动的美。
可是,我们有多久没有读它了,一年、两年还是更久,再或是只记得当年大家一起座在教室里齐刷刷的声音。所以我会经常怀念一些日子,简单的,对万事万物都有好奇和感动的日子。两年前、一年前,那个每天早晨听着MP3里泰戈尔《飞鸟集》的我,对每一天都充满希望、对每一个最年轻的一天的珍惜和热爱。随着时间的推移还能否有这样一种心境?不管走多远,不管多么美好的风景,有些东西要永远存在,就应该像小马同学对生命的态度一样。如果没有对生命的尊重,又何谈对生活的热爱、对事物的热情以及对生命价值和意义追求的动力。
当我们太过忙碌,当忙碌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理所当然的、心安理得的,一不忙碌浑身不自在,渐渐地我们会被陷在一个环境里,开始同化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树立榜样。榜样?人无完人,事无全事,谁都不是谁的榜样。我们也无需给自己的生命附加那么多的枷锁,谁都不可能成为谁的第二。生命的意义不是让我们成为第二个谁,是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成长的过程不是模仿榜样的过程,是结合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热爱生命从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开始,内心的声音会给我们克服现实的障碍和挫折提供强大的勇气、动力和精神支柱。谦虚的学习、执着的坚持,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成为最好的自己。
生命总是要往前走的,我们走的不仅仅是昨天,要走的也不只是今天和明天,而是一辈子。来世岁月无人知晓,此生,如果生命是被我们自己感动的,那么“不枉此生”就可以送给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