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优越·启智】

【优越·启智】

作者: 挹洗俏月 | 来源:发表于2023-06-06 10:54 被阅读0次

    日期:2023.6.7癸卯年 四月二十 星期三

    备注:Day570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山自在,水如来---熊召政生活随笔集》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熊召政

    熊召政 1953年生,湖北英山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已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历史 札记、诗集四十余部。诗歌曾获1979—-1980年全国首届中青年优秀新诗奖,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 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全国“五个一工程” 奖、湖北省政府图书奖、屈原文艺奖等多种奖项。文章曾多次人选中学教材及拓展闭读 篇目,更是高考语文试卷的热门材料。


    内容:世俗的生活美学评判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他和社会的融合程度---如果社会是一杯水,你就必须是一匙速溶的咖啡,其可溶度几近百分之百,反之,如果你是块永不溶化的石头,你就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至少在你活着的时候。

    “生活的勇气不在于参与社会,而在于把自己从社会中分离出来,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刘心宇(作者朋友)

    水虽然没有能力溶化石头,但完全可以污染石头。最低的限度,它可以让石头与它同凉同热。正是这种社会的温差,使刘心宇无法守恒他在中国大地上培养出来的水火既济的气功态。

    几乎每一代的圣贤,都哀叹“人心不古”,促使“世风日下”的主要动力,乃是来自人类本身不断膨胀的欲望。

    所以,人类中的智者,就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速溶咖啡式的,力争百分之百地融入社会,使社会有滋有味;一类是石头式的,目的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保持一个完整的自我。前类智者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但把社会搅得天昏地暗的也是他们;后者只求从精神上解脱自己,但却把一个人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人类的发展,是以人之个性的萎缩来换取“类”的物欲的欢乐。但是,毕竟更多的人,是处在非常尴尬的生存状态,他们一方面渴求成功,如此,则要百分之百地融入社会;一方面,他们又想尽力摆脱世俗的挤压,争取更大的个性空间。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感伤的词句,其意在规劝我们不必那么浓墨重彩地渲染人生的风景。坐在依旧的青山上,看看欲坠的夕阳,有人认为这是沉沦,有人则认为这是进入了人生最高的境界。

    启示:有时候想去做某种类型的人是会随年龄、环境及工作变化而变化的。作者提到的刘心宇君因其在日本的经历从而对当年郁达夫先生在日本患上“刺激性神经衰弱症”感同身受。

    作者看来,日本是一个经济至上的国家,支撑人格空间的不是“义”而是“利”。带着传统的人格去那里的人,会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此情之下,人要么就是参与进去,变成经济动物;要么就是分离出来,成为现代社会中自我放逐的鲁滨孙。想做到后一点,作者认为很难。

    所以现代社会每个人几乎都或多或少经历如刘心宇君这样的经历。是保持个性自我放逐,还是融入后在两个边缘之间适时调整?抑或是直接陷入这样的汪洋大海中泅渡?

    没有所谓最正确的答案,正是因其世间文化的多样性,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无论是站在人生的谷底还是巅峰,依照内心的声音去做自己的选择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优越·启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kg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