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性文本到底教什么?
知识性文本以呈现信息和观点为主,出声读或许可以帮助读者集中注意力,但是感情朗读就没必要了。
收集和整理信息主要依靠默读、浏览、速读、跳读。这些读书方式跟思考联系得更紧密。
那么,知识性文本究竟教什么呢?
第一,让学生明白知识性文本的阅读目的。
知识性文本是所有文体中阅读目的最强的一类。我们在生活中为什么要读知识性文本?就是要获取信息。我们的教学要围绕这一真实的阅读目的展开,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习怎么确定文章的重要讯息。
第二,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阅读策略。
例如:
注意关键句,有时是第一句,也可能是最后一句 。
注意细节,包含所提供的数据或例子。
注意区分、辨别事实与意见,并分析、判断其正确性。
注意一些虚词。让学生明白“大概”“左右”“上下”“有些”等虚词虽然没有实在的意义,但是会使表达更准确、科学 。
将做得到的答案或信息填到工作单中。引导学生学习用有效的表格梳理自己得到的信息。
2.知识性文本的主要阅读策略。
(1)启动先备知识。所谓的先备知识包括:与文章内容有关的知识;有关社会联系和自然界的总的知识;有关文章组织结构的知识。
通过讨论“主题中什么是我们已经知道的”这一话题,可以激活学生的先备知识。还可以通过预习要阅读的材料,如预读书名和标题、作者、插图、表格、照片、副标题、用特型字印刷的引子以及文中的小标题,来加深学生对文本总体的印象和认识。
(2)决定文本中什么是重要讯息。
我们可以通过仔细阅读开头部分以了解主题、背景、意图;通过找出主要段落的主题句,以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整体结构;通过再读结尾部分,以了解结论、用途、意义。然后判断文本中哪些是重要的讯息。
留意文本中出现的关键词,也有助于读者发现文本中的重要讯息。此处所指的关键词 ,是指联结上下文或前后两个段落的关联词。诸如因此、由于、于是、然而、虽然…但是…、如果…就…,等等。
(3)提问。在阅读前鼓励学生使用“谁”“何时”“何地”“为什么”“如何”等疑问词多提一些问题,这样可以给他们提供阅读的焦点 ,明确阅读该文本的具体目标,还能让他们融入所读的内容,而且为了寻找答案,把既有的知识与刚刚学到的知识连在一起。
(4)整合信息。
关注主题句,抓住主要细节。
(5)猜测生难字词。
利用线索猜测生难字词都是一个重要的策略 。要猜测生难字词,究竟有哪些线索呢?
句子、陌生字词的前后文、插图、图表、照片、表格以及这个字词的组成方式都可以作为猜测的依据。
3.关于非连续性文本
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是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实施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评估学生阅读表现时从文本格式角度进行的分类。
非连续性文本以不同的方式组织材料,需要读者采用不同的策略进入文本并获取信息,构建意义。
国际上把小学阅读教学分成两个阶段:一至三年级是“学习阅读”,四年级以后是“通过阅读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说,童话、小说、诗歌、散文给予儿童精神滋养,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则直接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
4.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大致需要以下一些阅读技能。
图文对照,信息互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一个重要技能就是把图片、图表等提供的信息和文字材料联系起来,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从图文中提取重要的信息。
解释和推论。
比较和归纳。
做出评价。
5.非连续性文本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是多元文本,即把多篇本身是独立的文本放在一起 它们可能在内容上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可能互相补充,也可能完全相悖。这种类型的文本,需要学生在更高层次整合文章信息,做出自己的评价和判断。
6.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教表达 。
最不理想的教法,就是没有例子,没有文章,干讲,就是讲提炼过的规律。效果很差。
稍微好一点儿的方法,就是结合一个例子、结合一篇文章来讲规律。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老师讲得很累,掌握的学生也不会太多 。
让学生读多个例子,读多篇文章,让他们自己在阅读比较中发现表达的特色、规律。也就是所谓的群文阅读。优点是,老师在课堂上反而显得轻松,学生自己可以在阅读中发现表达的规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