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考研刍议:既简单又复杂

考研刍议:既简单又复杂

作者: ProfessorForeve | 来源:发表于2017-12-28 19:25 被阅读0次

简书 Professor Forever

转载请注明原创出处,谢谢!


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

从一个考研人的真实经历出发,带你认识考研,同时,由于在写文章的时候,笔者的考研初试成绩还没有出来,本文所讲述的内容具有两面性,可能是经验,也可能是教训。但是无论经验和教训,都有其参考价值,同时也欢迎各位同学在看到文章后晒出你们的观点,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大家都是对方的老师。


对考研的几大认识

这几大认识,和后面的几大原则,都不是笔者和战友们在一开始悟出来的,很多都是复习到中后期才突然出现在脑海里的想法。刚开始准备考研或者尚未准备的小白,请收好!

考研是一个消除不确定性的过程

这一点认识几乎统领了接下来的三点认识!你跟目标之间隔着一层介质,不管它使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总之代表了一种不确定性。通过一年甚至更久的复习,你会逐渐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当录取结果公布时,迷雾散去,有可能目标就在你的面前,当然目标也有可能离你还有一两步或者其他的距离。但笔者认为,无论这个距离是多少,清楚地看到自己和目标的距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能够修正对自己的认识,指引自己的未来。

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

这一点在很多关于考研的文章中都有提及,也就是报考目标和自身能力的差距。首先,要准确估计自身实力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个世界上能做到准确估计自身实力的也只有你自己;其次,从考研报名结束到上考场还有接近两个月时间,这两个月也是很关键的时期,能否让实力更上一层楼,也很重要;最后,猜测其他考生的心理是不可取的,你很难预测,究竟哪个学校今年报的人会猛增,哪个学校的报考热度不高。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挺重要。

 选择好了就不用管其他事儿了吗?当然不是,不努力等于零。既然考研的整个过程中都包含着不确定性,那就应该用实在点的东西去消除它,也就是努力。想想看,如果你只是寄希望于运气,而运气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那岂不是更加惊险的一种赌博?

谦虚和自信同样重要

既要谦虚,也要自信,同时要把握好这个度。在复习阶段,主要是谦虚,在考试阶段,主要是自信。一般来说,复习过程中的浮躁源于自信过剩和缺乏自信,笔者认为,前者的危害比后者更大,越是自信过剩,越容易对形势产生误判,基本功越不扎实,属于路子已经走偏了很多;而缺乏自信是一开始对于难度的估计不太准确,但是可以通过尝试别的复习方法和针对性的训练达到纠偏目的,这并不困难。

发挥和准备同样重要

真的上了考场,大部分人的情况是不能百分百发挥(笔者也是),有极少数人超常发挥(默默仰视)。发挥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确定性),身体上和心理上都要达到一种合适的状态,身体上的基本要求是不生病,心理上的基本要求是不过度紧张+适当兴奋


复习的几大原则

这些原则,其实包含了很多考研人的智慧,有些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 也有些是和其他战友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到的。总体上说,这几大原则对于新一届考研党的参考价值较高。

缩小无关信息流

简而言之,就是减少那些能让你分心的信息。要做到这一点得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入手,首先建议减少刷微博、逛朋友圈的次数,同时也可以精简一下微博中关注的人,信息流的冲击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精力再集中的时间。其次是挑一个你觉得能安静看书的地方,有的人喜欢自习室,也有的人喜欢图书馆(笔者),一个好的环境也能屏蔽掉许多无关的干扰。

大科目去耦合

“去耦合”其实借鉴了软件工程学中的概念,意思说各个模块的交叉不能太多,就像很多线头缠在一块,乱而不好整理。所以这个看似“”分散“”的策略,其实体现的是一种大局观。

考研按照大科目来说就是四门:政治、英语、专业课1(对多数人来说是数学)、专业课2,笔者的建议是,这四大门的复习不能相互影响,多数情况下,如果交织的比较多(耦合度高),就会导致一个恶性循环,一门课复习不好影响其他三门课的复习。在去耦合的前提下,如果其中一门遇到了卡壳,不要急,解决方法在下一个原则中会讲到。

脑力和体力的平衡

考研复习没有好身体也就没有好精神。很多同学在复习过程中(尤其后半段)感觉思维变慢,或者出现失眠,多半是因为体力消耗不足,其实适当的体力输出能够促进脑力的恢复和提升。适当锻炼,让肌体累一些,大脑就轻松一些,从而能休息的好,不至于影响第二天的学习。

另外,学习和休息的协调也十分重要,建议每周抽出半天作为自由支配时段,具体的时间可以是周二/周三/周四(三选一)的下午,千万不能选在周六或者周日休息,因为考试的时间就定在周末,在周末保持一个好的接近考试的状态至关重要。自由支配的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是用来休息、放松和调整的,但如果你之前在哪一门的复习上卡壳了,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把之前没做完的工作补上。

输入输出平衡

这一点理解起来很简单,举个例子:人们常以为“背政治”的核心在“背”,从而过分重视信息的输入,其实最后能记住的并不多,因为缺乏输出。所以当你发现“灌输的太多,脑容量不够”时,找些题目输出一下,感觉就好很多,同时也能发现薄弱点,方便温习(温习的感觉跟第一遍看书是不一样的)。输出是一种刺激,一种检验,也能缓解输入的压力,因为在输出的时候调用的不只是大脑的记忆能力,还有思考和联想的能力。英语也是这样,阅读和写作都要抓,数学和专业课更是如此,看书配合做题,就是输入配合输出。

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有点像鸡和蛋的关系,但归根到底是先有输入才有输出,所以笔者建议的输入/输出比率(rate)介于5:5到6:4。这样能丰富大脑对于知识的印象层级,不再是单一扁平的结构。


把握上述原则,能让你少走些弯路,这也是笔者写作的目的。当然,由于笔者的学识有限,认识尚待发展,还请各位同学在实践中体会文章所述,加上自己的思考、判断和创新。

相关文章

  • 考研刍议:既简单又复杂

    简书Professor Forever转载请注明原创出处,谢谢! 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 从一个考研人的真实经历出发,...

  • 既简单,又复杂

  • im

    我,既复杂,又简单

  • 与你

    既简单又复杂的无形

  • 2017-06-22

    人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到糊里糊涂,,复杂到斤斤计较!

  • 正面冥想到底是什么?|7天正念体验营笔记(一)

    正念冥想练习既简单又复杂的 正念冥想练习既简单又复杂。 简单:如同吃饭喝水一样,不用人督促,自己就很自然地去做,因...

  • 爱情这点事,既简单又复杂

    明白了这10点,再去谈恋爱。 01 没有人会无条件包容你所有坏脾气。 刚恋爱的前三个月,你发现不管你做了什么,他都...

  • 114 《面纱》:爱,既简单又复杂

    毛姆的《面纱》讲了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故事。 简单来说,就是男主(瓦尔特)在发现自己的老婆(凯蒂)出轨之后,安排她...

  • 辨真伪,明善恶,持本心

    因果相生,循环往复 世间的事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在于自然而成,因果随行;复杂在于变化万千,纵横交错 世事纷繁复杂,既...

  • 其实“我”真的不简单

    自从我来到这个世界,就一直好奇为什么有我的存在?小小的我既简单又复杂、既刚强又脆弱、既高贵又卑微、既骄傲又自卑、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考研刍议:既简单又复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mn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