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管子》学习第1天《牧民第一》第一节“国颂”

《管子》学习第1天《牧民第一》第一节“国颂”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3-09-03 23:51 被阅读0次

    弘毅乐学书院《管子》学习第1天

    《牧民第一》第一节“国颂”

    原文阅读: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上无量,则民乃妄。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右国颂。

    字词注释

    [1]牧民:古代将治理国家百姓称为牧民。牧,放牧。引申为统治、治理。

    [2]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古代政治特别强调治理民众遵循天时,不误农忙。

    [3]仓廪(lǐn):仓库。储藏谷物处叫仓,储藏稻米处叫廪。或言,方形称仓,圆形称廪。此处并无分别。这里指粮食储备。

    [4]远者:远方民众。能吸引远方的民众来投奔自己,在古代被视为国家政治良好的表现。

    [5]辟举:开发耕种全面。举,尽,皆。一说训“发”。耕种。

    [6]留:长期停留安居。

    [7]上服度:在上位者其穿戴及所用器物、车舆等不违背规矩,合乎法度礼数,遵守礼仪制度。上,指君主及统治者。服,服制、器物等。度,合乎法度。

    [8]六亲:父、母、兄、弟、妻、子。一说为同姓宗亲昆族。此指君主之六亲,皆统治阶级重要成员。若一国之君在享用服御方面皆合制度,则六亲之间自可免除嫉妒,相安无事,减少摩擦,从而关系密切巩固,自有利于国家安定。

    [9]故:所以。古人行文表达转折之词。省刑:减少刑法。即减少国家犯罪现象。

    [10]禁文巧:即禁止奢侈品的生产、使用。

    奢侈品泛指华丽的服饰、精巧的玩物以及过分奇巧而无益于实用的制品、物件等,犹今之所言“搞花样”。文,指过分的纹饰。

    [11]饰四维:即“正四维”。饰,通“饬”,整理、整顿,整治之意。四维,指礼、义、廉、耻,是四种维护国家存在的重要纲领。维,本义是绳索,后多表达纲领、纲纪之义。

    [12]顺:通“训”,教育、教训。教化民众的意思。

    [13]明鬼神:谓曲制祭祀之礼,以显明鬼神之德。古代帝王大都重视神道设教,以此来统一民众的意志。祗(zhī)山川:敬奉山川神灵。祗,敬。山川,指山川神灵。

    [14]野芜旷,则民乃菅:言土多荒弃,民乃游荡。日本学者猪饲彦博说,“菅”当改为 “荒”,惰也。荒:逃离、逃亡。

    [15]无量:无限量。此处指挥霍无度。

    [16]不璋:不阻止。璋,当作“障”或“墇”。塞,拥。两原:两种罪恶的根源。指上文所说的“无量”和“文巧”,两者为社会混乱的本源。原,同“源”。

    [17]陋民:鄙陋之民。未开化之小民,尚未接受尊卑礼法启蒙。

    [18]威令:国家权力的威严和政令。

    [19]上校:对抗、冲撞上位者。校,冒犯,忤逆。闻一多说:“‘校’读为姣。《广雅·释言》:‘姣,侮也。’通作‘佼’。”这里指轻侮其上。

    [20]孝悌(tì):古代最基本的人伦,敬奉父亲为孝,恭顺兄长为悌。

    [21]右:古人书写从右向左竖行而下,所以称前面的文字为“右”。国颂:国家的根本法条。颂,本义是一种诗体,此处犹如说“格言”。也有说“颂”通“容”。《广雅·释诂》:“容,法也。”此乃本篇第一部分的小题,行文有韵,如《诗经》中的“颂”体诗,内容又是讲治国之道,故称国颂。

    译文参考

            治理国家,必须指导人民抓好四时农业生产,保证充足的粮食储备。国家富有,远方的人就会来归附;土地大量开垦,人民就会留下来居住。粮食充足,人民就懂得礼节;丰衣足食,人民就懂得荣辱。君主遵循法度,亲属之间才能团结一致;倡导礼义廉耻,君主政令才能贯彻执行。减少刑罚的关键,在于禁止奢侈品的生产和使用;国家长存的方法,在于整顿人民的四维观念。教育人民的主要措施,在于使人民对鬼神、山川、祖先、宗亲旧臣有尊崇、敬畏之感。违反四时节令,生产不出财富;不致力于农事,粮仓不会充盈。土地荒芜空旷,人民就会四散逃亡;统治者征敛没有限度,人民就会犯上作乱。奢侈品的生产、使用不能禁止,人民就会淫荡放纵;不堵塞文巧的生产、使用这两条祸根,刑罚就会日趋频繁。不敬重鬼神,粗野之民就无从顿悟;不祭祀山川,威法重令就无从颁行;不敬奉祖宗,人民就会轻侮其上;不尊重宗亲故旧,孝悌之心就不完备。礼、义、廉、耻不发扬光大,国家就会灭亡。

          以上是“国颂”。

    核心内容解读

            牧民,就是统治、蓄养人民。《牧民》作为《管子》的首篇出现有特别的含义,说明《管子》这本书主要讲述为政者应如何治理国家。《牧民》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多个方面,内容极为丰富,在《管子》一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可以说,读懂了《牧民》,就把握住了《管子》的精神实质。

            《牧民》阐述了治国理民的理论原则,包括国颂、四维、四顺、士经(十一经)和六亲五法等五项内容。

          “国颂”为第一节,阐明治国的原则在于“张四维”,即国家强大的基础在于提倡礼、义、廉、耻的道德。而 “张四维”的前提在于 “仓廪实”“衣食足”,即推行道德的基础在于满足百姓的基本生活需要。

            开篇就十分精彩:“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寥寥几十字,点明经济、政治、道德的关系,使人豁然开朗。《牧民》中还提出的许多观点,如“禁文巧”“授有德”“严刑罚”“信庆赏”“量民力”“顺民心”等,这些观念不仅是贯穿全书的主线,且成为后人为政治世的指导性思想。

          《牧民》不仅思想博大精深,文字的艺术表现力也很强。本文为格言体,风格警策,篇中多对偶用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多用排比加顶真的复合修辞,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环环相扣,显示出文章内在的逻辑性。这种艺术风格,在后面的文章中亦多有体现。

          这段内容中的核心观念有人们熟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一平实而深邃的思想洞见,放之于全世界,无论古今中外,都是站得住的。其价值就在于承认社会精神文明的提升以物质生活的保障为基础,因而,与法家不要社会精神文明的统治逻辑相异,也与过分注重教化的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治民主张不同。

          无疑,管子这样说是正确的。社会国家的富强、教育文化的兴盛,要靠经济做基础的;要衣食富足了才会知荣辱,仓廪充实了才礼义兴。尽管管子还不是完全的“富民”论者,其经济上的首要目标还在于“富国强兵”,而且,也终究因为正视民性的特点,而承认经济上“富民”的作用。

    《管子》学习的背景知识

    管仲

            管仲(公元前735年—公元前645年)名夷吾,颍上(今安徽颍上)人,是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出身贫贱,经好友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齐相。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宰相,也就意味着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总理”,中国历史上宰相制度是从管仲时代开始的(参阅左言东《中国政治制度史》)。

          他在位四十年,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这位春秋早期的政治家,当北狄入侵邢国之时喊出“诸夏亲昵”的口号,率先张起华夏意识的大旗,在精神上统一当时的诸侯邦国,抗击外敌入侵。《左传·闵公元年》记载狄人侵邢,邢向齐国求救,管仲言“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堪称齐桓公“尊王攘夷”事业的精神纲领。这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历程上是有其地位的。

        管子既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者。 依托齐国东面临海的地理位置,管仲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史记·管晏列传》),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他为政“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同上),辅佐齐桓公实现了霸业。

            管子的“市场自由调节”和“政府积极参与”的政治经济学思想,以及他“以人为本”、“以法治国”、“四民分业”、“相地衰征”、“利出一孔”、“调通民利”、“托业于民”的经国济世之法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宝贵财富。

            管子可谓先秦诸子的老师,以至于把“仁”作为做人最高追求的孔子都连声称赞管子“如其仁!如其仁!” 《论语·宪问》记载孔子的评价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是说他凝聚诸侯不以武力。又说:“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是赞美他辅佐齐桓公抗击外敌入侵,捍卫了华夏文明的生活方式。正因如此,孔子特别以“如(乃)其仁”评价管子的功业。

            梁启超评价管子说:“一国之伟人,间世不一见也。苟有一二,则足以光其国之史乘,永其国民之讴思。……若古代之管子、商君,若中世之荆公,吾盖遍征西史,欲求其匹俦而不可得。”“管子者,中国之最大政治家,而亦学术思想界一巨子也。”(梁启超《管子传》)

          管子的功业是非凡的,他留给后世的更重要遗产是在辅佐齐桓公争霸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经济政策。可以说,《管子》是一部阐述“霸政”的大书。人们高度重视管子,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声名显赫,更主要的原因是《管子》篇章的作者们有意要追寻、总结管子辅佐齐桓公称霸的历史经验,从理论上帮助当时的战国雄主成就新的霸业。

    参考资料

    1 《管子(全二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李山 轩新丽 译注,中华书局,2019年4月

    2 《管子译注(国学经典)》,耿振东 译注,上海三联书店·凤凰壹力,2018年9月

    3 《管子译注(全二册)》,谢浩范;朱迎平 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12月

    4 《中国政治思想史:先秦卷》,刘泽华 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1月

    5 《超时空走访:管子与亚当·斯密》,苑天舒 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7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管子》学习第1天《牧民第一》第一节“国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mq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