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点写分享PPT的心得和体会
听过一些分享,也做过一些分享,对分享的形式和内容做些检讨和总结,下面把有关思考分享出来,希望能让人有所收获。
提纲
- 为什么要做分享?
- 什么东西值得分享?
- 分享给谁?
- 内容和听众的关系?
- 分享内容的结构怎么安排?
为什么要做分享
为了听的人有所收获
每次分享都会召集好多人,少则三、五人,一般十来人,稍大范围的会有几十人。这在佛经里被称为众成就,没有大众聚集起来听,你的分享就无从谈起。所以,我们需要让听分享的人有所收获,但是这一点往往会被忽视。
好多时候,出于晋升的原因,或者因为某些强制因素,可能会做些不情愿的分享,这样听的人往往就没有什么收获。
有次听分享,到场的听众只有我一个人。道理很简单,你做分享不考虑听众有什么收获的话,就是不尊重听众,那别人为什么还要捧场呢?我总不能浪费我的宝贵时间,只是为了你的晋升吧。
为了梳理自己有所提升
做了某件事,实现了某个功能,就感觉自己在这方面掌握的差不多了,其实不然。只有做得出来,讲得出来,教得会别人,才叫掌握的差不多。
我们经常会报怨日常工作琐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感觉自己长此以往都没有提升。不管是FE、RD,还是QA,日常工作的实践如果缺少原则性的高度,就会一直在低阶任务中绕圈圈。
什么叫有原则性高度的实践呢?比如,任何一个业务功能点,都捋清楚业务上的来龙去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每一个技术细节,都不但在使用,而且很清楚为什么在用,弄清楚理论依据、业界实践、选型对比,等等。
写完了某个功能,如果不是刻意的梳理各方面的细节,很容易马马虎虎的过去。因为讲的东西要拿得出手,所以写写分享PPT,就会迫使自己在这方面下一些功夫。
为了表达
不管是从产品经理,还是各位老板的视角看待我们的工作,一个新手和一个资深工程师往往差不多,因为产品特性、工作输出本身上看没有太大的区别。一段面条代码,和经过精心设计的代码,从黑盒测试的角度看,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由于投入了更多的思考,付出了更多的精力,从老板的角度看,同样的输出,资深的工程师比新手投入了更多的工作成本,难免会提出质疑。
我们不去做光说不练的假把式,但也不能安于光练不说的傻把式,真把式就是练的同时也要说出来。孔夫子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日常工作中的内容,一定要去表达,工程师在这方面一般都比较弱。我们越是弱,越要努力改变,努力表达。补齐短板,突破效率瓶颈,提升效率是最高的。
什么东西值得分享
我们分享的时候有个误区,就是经常去讲某技术手段的线上新手入门帮助文档,或者贴出DEMO的代码,或者贴出自己的实现代码,这一般不是好的分享。当然,也不是一概不行,比如给实习生、应届生的培训,可能要用这种形式。
如果是念线上文档、wiki,那直接抛URL地址出来,大家自己看就好了,何必要浪费时间做分享呢?
还有就是贴实现代码。如果别人想看你的代码,从git库上拉下来看就是了。而且大家都是工程师,写代码实现功能一般不是难题,除非要分享的是代码的优雅程度、代码规范、代码设计等主题。大家都是千年狐狸,你给人讲聊斋故事,就是你的不对了。
分享领域问题
第一个值得分享的是领域问题。我们下意识里,总是感觉问题是一目了然的,其实不是这样。我们面对的现状,往往是一片混沌的,需要进行识别、提炼。
好的问题是自带答案的,提出一个好的问题,背后要有好的理论、好的理念。识别和提炼问题,也需要有好的方法。
不管是提出的领域问题,还是有关的理论、方法,都是很值得分享的。
世界的本原是水。这样一个荒谬的命题,奠定了泰勒斯西方哲学的开端地位。就是因为他提出了两个问题,世界有没有本原?如果有本原,那么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分享对问题的思考
领域问题可能是我们自己提出来的,也可能是由别人提出的,但是总之要认真思考怎么解决问题。比如,质量为什么很差,为什么交付总是延期?等等。
在思考问题怎么解决的过程中,我们会产生很多思路、对策的方向等等。任何努力都值得尊重,不管是自己的努力,还是别人的努力。哪怕是证明了走不通的路,都值得分享。
分享问题的解决方案
基于对问题的思考,最终会落地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的论证过程、淘汰方案的淘汰原因、解决方案的设计,这些都值得分享。
分享实操流程
有些我们自己开发的系统、工具,需要给别人分享,那难免要分享实际操作的流程。当然,这些操作是应该提供操作手册,写wiki是少不了的。以分享的形式,推销自己的方案,也是个一举多得的事情。
分享给谁
基本盘
我们会有每次分享都到场的基本盘,比如本团队的人。有的团队结构比较单纯,有的团队是混合编组。
有协作关系的人
有些有协作关系的人,需要通过听我们的分享,了解我们的系统和我们做的事情。
来了解情况的人
还有的人是纯粹的打酱油,就是过来听一听你讲什么,了解一下我们的情况,看看我们在干什么。
特邀佳宾
我做分享的成果,有的时候是某为领导交办的工作,有时在工作中得到了某些同事的大力帮助。在做分享的时候,要特邀一些佳宾,以示某种汇报、某种通报等等。
内容和听众的关系
分享的内容和听众是相互作用的,要分享的内容决定了要给哪些人分享,哪些人来听也会决定分享的内容。
有时候分享的主题是固定的,听众是自由报名的。这个情况下,分享的内容要考虑听众可能的构成,背景知识的离散程度,内容讲的深浅要都有所照顾,做到雅俗共赏。
有时候主题固定,听众也是固定的。比如,给应届生上课。这个情况,听众的背景知识是比较集中的,在深浅程度和内容的专业程度上,要比较精准。
还有一种情况,我们一般遇到的比较少,就是没人出题目,只是有一批固定的人聚在一起,让你去讲点东西。这种主题的选择、内容的选择,一般都是纯粹考虑讲什么东西可以让人受益。
分享内容的结构怎么安排
除了纯粹的团队内部小范围分享,一般像样点的分享都会超过十个人。哪怕是给固定听众做固定主题的分享,只要超过了十个人,一般来说听众就会有结构性。在听众中,有的人熟悉这个领域,有的人熟悉那个领域,有的人在工作上侧重这个方面,有的人侧重那个方面。
听众的结构性,就要求分享内容的结构性。除非是给应届生做的制式分享,因为反正都是一张白纸。
考虑分享内容的结构性,无非还是要雅俗共赏,对各方面知识背景的人都照顾到,尽量让每个人听了分享都有所收获。就像沙家滨里阿庆嫂唱的一样,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得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具体的结构,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 提出分享的背景和领域问题
- 分享思考的方法论
- 分享思考过程中的收获
- 分享解决方案的设计
- 分享解决方案落地实现中的亮点
- 分享用户实操的路径和亮点
- 分享实操细节和实现细节的文档指引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