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的《经济半小时》中,央视曝光了今日头条的虚假广告“黑勾当”,今日头条在二、三线城市发布“二跳广告”(即会从正规产品跳转至按规定不能上线的产品),员工甚至可以帮助一些虚假医药广告避开审核流程,发布给广大用户。
央视20多分钟的报道中,各种明察暗访证据累积充分,包括今日头条虚假广告专攻管理较松的二三线城市,许多广告均是未严格审核的虚假广告严重违反广告法,今日头条业务员所说的“3.15期间广告需谨慎行事试探清楚不是记者才能帮忙”一类内容均令人惊骇。
这一消息迅速登顶各路热搜。引爆讨论,来自广大消费者的声讨此起彼伏,今日头条迎来了开年的第一场巨大的舆情危机。
微博搜索词条中,输入今日头条这是跳出的唯一关联词卡民怨难平,今日头条差在哪里?
今日头条的动作十分迅速,几小时后,3月30日凌晨便做出了紧急回应:向用户及受影响商家致歉,对涉事员工进行处理,并公布了紧急解决方案。
声明中,今日头条表示:违规行为是员工和代理商的私人行为,公司并不知情。二次跳转广告,也是其广告体系一直进行打击的。为了规避风险,今日头条将采取以下三项紧急措施:对跳转后的广告页面增加弹窗风险提示;开放违法广告用户举报通道;对广告主资质进行再次审查,强化违规广告的机器巡查力度。
一份十分迅速的危机公关,速度快、表达了歉意并公布了解决方案。然而网络上还是一边倒的骂声。2016年11月底张一鸣做客央视《对话》的视频片段也被网友扒了出来,其中,张一鸣曾信誓旦旦表示今日头条不会接医药广告,因为行业风气差。可现如今被曝光的事实打脸意味十足。
而人民网也在今日头条回应后迅速发表了一份评论文章,批评其“屡教不改,毫无诚意”,再次为这次的舆论攻击加码。
这份评论的确能够说明为何今日头条此次的舆论危机如此严重。从去年到现在,今日头条接二连三被网信办、工信部约谈,已经在公众中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2017年中国网络媒体公信力调查报告》也能说明一些问题:今日头条在在“用户信任度”上排名垫底。
而张一鸣也意识到了这样的口碑问题十分严峻,他在2018今日头条的内部年会上曾表示:未来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赢得更多的社会信任。然而“创造价值传播正能量”未见大成效,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的问题就被爆出。这无疑是给本就脆弱的用户信任度再敲了狠狠一锤。
近几年,今日头条高速发展后抢夺了巨大的流量,市场份额也不断提升,冲破了BAT的格局闯出了一条崭新的赛道。然后这份扩张速度也为其埋下了巨大隐患,今日头条是一个在各条赛道都充分布局,并将各条赛道打包在一起的潜在巨头。飞速的扩张导致根基不稳,树敌无数。面对频频爆发的舆情危机,自然难以应对。
显然,张一鸣所强调的“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创造正向价值”必须加快进程落到实处,否则,这家互联网公司迟早会因为网友的不信任而遭遇品牌口碑的全面崩塌。
虚假二跳,信息流广告的大危机!
同时,这次的事件也将矛头指向了互联网领域风头正劲的信息流广告。信息流广告起源于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具体到国内,除今日头条外,腾讯、百度、微博及快手都已上线信息流产品,并且将其视为营收的关键增长点。
可以说,信息流广告是当前移动互联网领域最直接的变现方式,风头强劲。然而在一路高歌猛进的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去年10月19日,腾讯联合秒针系统、AdMaster发布的《2017广告反欺诈白皮书》中,就列举了信息流广告的作弊手段:储备大量手机或SIM卡刷量、使用模拟器刷量等,甚至还有平台私自替换广告主的广告素材、私自修改广告素材篇幅。这次被曝光的二跳广告就在其中。
而这种问题也不仅仅在中国存在。据外媒报道,Facebook和谷歌也曾频繁被报道存在虚假广告和二跳广告现象。对此,Facebook在2017年宣布将通过AI对这些虚假广告进行打击,并在几个月的时间内通过AI识别和人工审核的不断严格化撤下了成千上万条对用户产生误导性的虚假广告。谷歌则直接选择为Chrome浏览器增加了原生集成广告过滤功能,屏蔽虚假广告或入侵式广告,并对发现到的涉嫌造假团队进行拉黑处理。
无论是出于建立一个长期的良好的品牌形象也好,还是出于高昂的违规代价也罢,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应该致力于减少不良广告的数量,一个良性的在线广告环境才能够为信息流广告提供较长久的生命力。
否则当虚假广告内容屡禁不止,可能将会面临严格的“一刀切”政策,到时对整个行业都将是一场毁灭式打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