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幸亲眼目睹陈佩斯老师的精彩表演,也是圆了自己的一个情节。小时候就喜欢陈佩斯的作品,作为一位家喻户晓的“戏骨”级艺术家,他扮演的小人物总是让喜剧蕴含悲剧的底色,笑声背后还隐藏着一种酸楚或凄凉。其实前几年,就通过一些媒体采访得知他早年和央视的过节,他的傲骨和不屈,转身话剧艺术所获得无数观众的认可,以及一路走来所经历的诸多磨砺、艰难和打击等等;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作品较真,对是非较真,对自己较真,他是一位认真又倔强的人,是一位为喜剧艺术倾注全部心力的勇士。
说回《戏台》,这是一部陈佩斯、杨立新老师同台演绎的重要作品。一个说剧本“四十年难遇”。一个说“等了它60年”,可见《戏台》之于他们的心血注入,剧本之精彩。在观看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这个故事最漂亮的地方,是把悲剧喜剧一起讲,把最悲惨的过程和最可乐的过程一起讲。
剧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时候,大时代的小戏班班主,面临乱世枪炮文化的冲击,生死存亡大于天,对于戏剧事业,借《戏台》中侯班主之口说, “下辈子再也不吃这碗开口饭!”“你们都是我祖宗!”“给钱,给多少钱也没有用!江山都是人家的了,不得说让演什么就演什么呀?” “他呀,就是一外行! 他还不是一般的外行! 他是血外行!”。这些种种,是消灭一个文明过程中一个人痛苦的呐喊,更是对时代荒诞的暗讽和悲怆。
当天看到的听到的,是扯着破锣嗓子的陈佩斯说着一句一句台词,为了戏班子生存不惜一切胡改剧情;是杨立新扮演的大嗓儿代替名角儿上戏台,误会迭起、麻烦不断的荒诞闹剧。全剧看下来,不仅是两位主角,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几分凄凉和无奈,陈佩斯老师的声音并不大,举着望远镜可以看着他痛苦无奈的面部表情,弓着背把手背到脑后蹲下踮起脚尖的小心翼翼,以及听命于人的卑躬屈膝加频频作揖…竖起耳朵听着他说的台词,鼻子一酸,某刻竟然有盈眶的冲动。
谢幕时候,陈佩斯和杨立新老师向全场鞠躬致谢了无数次,分别从舞台两侧退场的时候也始终面向观众一步一作揖表示着感谢,让全场起立鼓掌的每一个人感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恭敬的人格魅力,除了动容,无他。
于是,当看完《戏台》,走出剧场看到许多人脸上挂着笑容,回味着剧情,分享着朋友圈的时候,我觉得此时的陈佩斯老师,也一定是满满的幸福感。
有一句话,“喜剧都有一个悲情内核”,这是陈佩斯老师的创作之道,也是让他的作品深受喜爱关键。关注小人物,关注渺小个体,让现实的荒诞悲哀,借着舞台上的嬉笑怒骂,笑中带泪挥洒出来。陈佩斯老师的人生故事里,有让人啼笑皆非的误会,有让人唏嘘不已的遗憾,更有让人肃然起敬的认真。也许,他只是想认真做好一件事,追求他绝不能失去的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