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孩子玩儿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但是我们往往不能把逗和捉弄两个词的界限。逗孩子是以儿童快乐为前提的,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创设让他们快乐的事件,充满童心,快乐和智慧。捉弄孩子是利用孩子的幼稚,让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担忧害怕,甚至是羞辱。
尊重和爱
例子一 妈妈洗好床单晾晒起来,孩子一下子找到迷宫的感觉,很兴奋的躲来躲去。妈妈看到,就跟孩子完找妈妈的游戏,妈妈从左右随意选择探出头,孩子判断妈妈从哪出来,以便顺利跟妈妈头碰头。
例子二 孩子早起上学,不爱吃早饭
妈妈:你不吃早饭,就不要想玩手机游戏了。
孩子:我不要。(担忧)
妈妈:那你快吃饭,不然我告诉坏人,让他把抓去。
孩子:妈妈不要,哇哇……
妈妈:还哭?赶紧闭嘴,不然我揍你哦
孩子:抽泣……
第一个妈妈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创设游戏,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判断力和观察力,而且很快乐。这样氛围成长起来的孩子有安全感,乐观大方且自信。第二个妈妈她站在自己的角度,占据家庭有利位置,用恐吓威胁等手段,让孩子害怕而顺从大人的意愿。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地胆小,害羞,甚至是自闭。
尊重和爱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大人以吓唬小孩取乐的事情,如不说甜言蜜语就把孩子的东西拿走,教孩子叫父母的名字,欺骗孩子爸妈不要他了等等,这些对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有迷惑,恐惧和担忧。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立即停止或制止他人的行为,不要因为面子问题而让孩子受罪。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坚决反对捉弄孩子,他认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
尊重和爱
我们读书群里讨论这一主题的时候大家都深有感触,最常见的是父母觉得大人的出发点并无恶意,但是方式有点不能接受 ,大部分时间都是忍一下算了。殊不知孩子在心里留下的阴影很难消除。我自己小时候在村里有个人每次看到我走过的时候就会大喊一声,吓得我飞快逃跑,身后是他的的哈哈大笑。我因为这个人就不敢走那条路,总是绕一大圈回家。这个阴影一直影响了我很长一段时光,内心缺乏安全感,直到成人了回家才敢走那条路。
还有一些人对自己平时一些欺骗威胁孩子的手段没有敏悦觉察到,习以为常,认为这都是为孩子好。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等复印件完全复制了父母的方式,就会悔之晚矣。
有一首诗告诉我们对待孩子最本真的心:
人人都说小孩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为小孩小,
你比小孩还要小。(陶行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