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位写的亲子日记,她的女儿临近高考,言语中是满满的关心和小心翼翼,生怕孩子复习的状态不好,患得患失,但又不断地安慰自己——只要她开心,其他的不重要。
看着她的日记,想到自己,忽然有种感觉:只要开心,这个要求并不低啊。
我对女儿的要求,大概只有她出生前和刚生下来时才是最纯粹的——只要她开心。孩子越大,越有附加条件加在这开心上。幼儿园之前,担心她不好好吃饭长不高,担心她养不成好的习惯,担心她太过骄纵个性出问题。上了幼儿园,又担心她不能融入环境,更夹杂了和别人家孩子的比较:为什么她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听话,那样安静,那样会摆弄积木,那样对读书感兴趣,画出那样有创意的画,那样好好背老师交代的小快板呢?
一边要求她,一边安慰自己:我只要她快乐。真的这样想吗?错!你还要求她善解人意,你还要求她聪明,你还要求她勤奋、努力,养成好习惯,有个好脾气,因为你觉得只有这样,她才足够优秀,足够有竞争力——才有资本足够快乐。我要你快乐,是想让你拥有成功后的快乐,不是要你长成凡事只会呵呵的傻大姐。
大人多么虚伪啊,原来一句简单的“只要你快乐”有这么多内容。
但对晓晓来说,她只要穿上漂亮的裙子、blingbling的“高跟鞋”就很快乐,只要痛快地和小伙伴们玩一下午就很快乐,只要妈妈说“今天不用背快板了”就很快乐,只要出去玩就很快乐,如果能吃到冰淇淋就更快乐。孩子的快乐多么简单、纯粹啊,孩子的快乐在当下,在每一件小事中,大人的快乐在终点,在每一件功利的事后才体验到。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到,皈依在路上,天堂永远无法到达。修行是一个过程,信仰是一种心情,和大人相比,小孩子才更接近天堂。他们只要做就快乐,大人却总要寻求一个结果,苦寻不着,于是自我安慰、患得患失,焦躁、神经质,睡不着,不快乐,再反过头来骗自己:我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她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