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度过了极其忙碌的12月,清醒过来后才发现,原来2016已经过去了、、、前段时间不分白天黑夜的忙碌,到这两天正式进入寒假,我的时间一下子空出不少,真的有点不那么适应。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M属性吗?
下午,用了一个小时把一部分寒假计划列出来,本想再细化一点,但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东西,少了一点氛围——音乐的氛围
对于我这个追求浪漫、讲究情调的“麻烦人”,音乐真的是生活的必需品!写稿前需要听歌带出一点灵感、写完需要听歌放松,有时甚至需要听着歌才写得出东西(这样的一心二用似乎只有我吧)。无论开心、兴奋,还是伤心难过,音乐都是我的“伴侣”。这大概就是我对音乐的依赖吧,没有音乐就感觉生活少了很多滋味。如果你问我爱听什么类型的歌,我还真回答不了,估计我是喜欢“大杂烩”吧。(鉴于本人不了解音乐的分类,所以也无法准确说出自己听的是哪些类型的歌曲)
感觉我的歌单很久都没有注入一些新鲜血液,于是开始了长达3个小时的搜寻歌曲之路。从欧美乡村摇滚乐,到国语粤语经典歌曲、流行榜单的歌曲,甚至各种节目现场歌曲,我都试听了不少,可还是没有找到几首令我特别怦然心动的歌。盲目乱搜确实比不上有目的的翻找。我点开微信公众号里一篇又一篇的音乐推送,终于为我的歌单新添了一些新伙伴。
听着这些歌,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听歌,到底听的是什么?”当随机播放到杨千桦的《勇》,想起那一条推送,想起那个人,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我听的是故事。
Eason的《最佳损友》,是黄伟文用来描述他与杨千桦他们之间的“那段情”;
林夕的笔下的歌词,大多源于他对黄耀文那至深至沉的感情;
陈粒在离开她的她后,再也不愿唱起那首饱含回忆的《祝星》;
黄伊汶白费心机走8千里迎合六叔,终究还是没能抵住现实的《残忍》;
宋冬野归来后的《郭源潮》延续他一贯风格,诉说的却是内心深处的忏悔。
每一首歌都有一个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是谁,对于听众来说,或许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一首首富有人情的歌曲。
我想,真正潜入我心底的,是他们的情,是歌曲背后的故事!或圆满、或遗憾,甚至惨凄。
歌曲的谱写需要故事奠定情感基础,其实,听歌,也会产生不少的故事。
《I Lay My Love On You》是我的初恋;
我的暗恋在《至少还有你》;
《我们的歌》终究没能阻止第二次恋爱的惨败;
曾以为遇到了真正的他,谁知道他是一个唱《李白》的“李白”。
每首歌都有它的故事,我听的歌都有我的回忆。
我的生活需要声音。需要心底的声音去提醒自己,需要音乐去舒缓自己。
很庆幸我能听得出每首歌背后的故事,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种种情。更感谢这些歌曲背后的故事给予我那样丰富的情感体会。感谢每首歌曲背后的故事带来了我灵魂深处的声音!
2017.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