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探店美食可选的一本参考书
作者:松浦弥太郎
著名出版人,特立独行的思想家,生活美学的先行者。
这本书最早是在anan (是一本以女性为对象读者的日本时尚杂志)上连载,作者一周一篇,配上插图介绍和果子以及其他美食,大火了之后,出版发行了单行本。书中除了精美的文字外还配有很简洁、日式的图片,给阅读这本书的人更加直观的理解作者想表达的“美味”。
买这本书时纯粹是被书的封面颜值所吸引,当然不是因为好奇“吃”。封面图画充满“食趣”,毕竟现在都是讲视觉产业的,书封也是需要竞争力的。
书里介绍的和果子和其他美味,很少是时下当红的炸子鸡,更多的是与时代转变一起流传下来,凝聚了匠人创意功夫的传统美食。制作这些美食的人,就像是为你准备三餐的人一样,想着吃饭的人,专心地,饱含深情地花心思做出这些食物。书中一直提到的“一所悬命”指的也就那些心无旁骛的专注于制作美食的人。
书里总共介绍了51篇店铺美食,一家店一样食物,一样食物一个故事,正如作者所说,美味的东西的奥妙在于经过温暖的手调味。
一本书完整看完也不过两个小时的时间,但这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真有一点点的一点点被馋到,作者对于吃有自己的执着和挑剔,不会盲目跟随大众,更也不是一昧的坚持传统食物,他更在乎食物的口感和制作手艺。
例如书中的“大家面包店的炒面热狗”,这个面包是带着作者儿时回忆的面包;“小学的时候,我曾经在学校附近的面包店买了炒面热狗坐在路边吃,那种美味到现在也忘不了,吃了炒面热狗以后晚饭就吃不下了,父母总是叮嘱我不要乱吃零食,但炒面热狗实在太美味了,令我屡屡打破承诺。饱满的纺锤面包里满满夹上炒面,正中还盖着红姜丝,我张大嘴咬一口,狼吞虎咽。炒面加白菜加面包混合的味道和口感,让我不禁闭上上眼睛细细品味。”我尝试过一次炒面热狗面包,本来以为面包+面条的组合很奇怪,但是试吃下来意外的觉得口味不错,吃完也是真的真的真的撑。
我生病了就白粥加点白糖,油炸食物绝无可能吃得到,作者生病了要吃油炸豆腐寿司,最后病还好了,果然美食治愈的不止人心还有病毒;“有生以来让我第一次大叫“我爱死这个了”的,是油炸豆腐寿司。那是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当时我的扇桃線不太好。经常会喉咙发炎,引发高。那时,我曾经高烧到40摄氏度住进医院。在我的想象中,进了医院,搞不好就要死了。我长吁短叹,没想到我的人生就到此终结了。医生和父母安慰我说,马上就会好的,我却坚信不会好,我任性得像变了一个人,住在医院里,父母问我吃什么,我脱口而出的就是油炸豆腐寿司。搞不好就要这么死了,要尽情吃自己喜欢览的东西。任性的我每天都吃油炸豆腐寿司,喉疼也不管虽忍着也要吞下去,当时的一幕幕还鲜明地留在我记忆中不过,当时的油炸豆腐寿司真好吃啊,我真幸福啊。“纲寿司”的油炸豆腐寿司,特点是会翻过来炸,有一香橙的香气,甜甜的,辣辣的,特别好吃。“纲寿司“的油作豆腐寿司,长大了以后再吃,想起高住院的经历,我不眼泪汪汪,我一直觉得是油炸豆腐寿司治好了我的病。”
书里还有淡路町的竹卷镊子寿司、长命寺的樱糕、豆源的乳花干酪杏仁、小佐佐的糯米馅饼……有的缘于儿时回忆,有的是友人指引,有的是无意发现,51样食物,一样的“一所悬命”。
书的最后还附上了书中美食的店铺地址和电话,想要一尝美味的读者们可像作者一样,怀着寻宝的心情踏上寻宝之路吧!
最后要讲个题外话是不要忘了,我们大中华美食历经千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出来的。
曾有个外国人十分仰慕中国美食,他带上自己的行囊,来到向往已久的中国,准备花一年的时间吃遍中国的美食。第一站北京,第二站四川,然后就留在四川5年还没走出去。
中华美食不愧为源远流长,历史厚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