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感慨时间的匆匆,没做什么事一天就从起床走到晚安,在这样的每一天我的思想却从未停止过,如若停下思想,我也就该长眠了。
当初加入的写作营定位越来越高端,看到第三期“要求每人每天至少对一名成员的作业提出一条有价值的修改意见”,常称“文盲”的我在想:大家都写的那么好,我能提出什么修改意见呢?何况还是“有价值的修改意见”。往下我看到“群内会邀请写作水平较高的嘉宾不定期对作业进行点评”和“每位成员必须做一次分享”的要求,在为营主良苦用心的提高大家写作水平点赞的同时,深深的自卑感和无能感瞬间又占据了我的头脑,深感自己的力不从心,遂暂时退出第三期,期望第四期。
套用朱自清《春》里的词“盼望着,盼望着”,写作营第四期到来了,看到更为高标准的营规:每天800字,公开平台发布,有价值的点评。虽然少了每位成员的分享,但每天800字对我这个写作小白是个硬伤;“公开平台发布”对自信心不足的我又是暂时难以逾越的心理关,于是第四期我还是没有加入。今后会怎样对待写作我还没有想好,但没有外界督促的日子我确实懒惰了许多,直至将近月末的今日我才开始动手写本月作业。
如开头所说,手头懒癌的时候,思想却一如既往地旋转。看了几篇贾平凹的散文,作家的日常犹如在眼前一幕幕飘过。贾平凹喜茶和古董收藏,面对满屋的古董他会猜测这件古董既往主人的生活,会想到百年之后他所收藏的古董又会被谁收留。看到此我想起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站在哭墙下,余老也是想到过往和现在的犹太人,重走历史,余老的思想仿如跟随犹太人的历史穿越了百年。我的思想开始缥缈,陷入人类自古以来深深思考的问题:我从何来?到何去?“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我能做些什么呢?
我不能、不敢和“大家”比,甚至写作营难一点,高标准一点我就退缩,我是何等的怕和懒惰以及软弱啊。怕大家的耻笑,怕自己不能坚持,于是为自己找到退缩的理由,逃避的理由,从而一次一次地变成“坚硬的乌龟”缩进自己的壳中。如此这般我是不是正在把自己培养的软弱和更加不敢与人交流呢?正如儿子所说“妈妈,你为什么不上台表演?”是啊,我为什么不上台?为什么怕上台?因为能力不够。我该怎么办?
偶尔看到央视的《朗读者》,经过推荐人的推荐和朗读让我某些作品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又在某一天看到喜马拉雅FM的发现专题有《朗读者》栏目的作品,鉴于对朗诵的喜爱,我开始尝试录自己朗诵的作品,之后延伸到把为儿子讲的故事录进《喜马拉雅》,除了写作大本营的朋友外,前两天我发现了陌生人的关注与赞。茫茫听海竟然有人听,有人关注,让我有了坚持的信心,为自己、为儿子、为陌生人。
一个月,不,两个月的懒惰中还听了《明朝那些事》,看了电视剧《春风十里不如你》,时尚的青春偶像剧,曾经的年轻的爱情让我想起自己曾经的爱情岁月和今天的生活。
大家都说爱情使人发昏,生活使人清醒,不管发昏抑或清醒,那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生的组成,该发昏时不要强制让自己清醒,去享受发昏的过程与美好。清醒的时候做自己该做的事。接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享受生活的每个过程,不埋怨、不抱怨,享受中接受。这可能是懒出来的想法,也可能是年龄大了的感悟,但都是我乱七八糟的想法。
还有许多莫名的想法,那些莫名的想法没有记录下来,如今怎么费心想也已想不起,何必费心想呢?就这样吧,想想下个月的生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