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与故乡的连接还停留在农耕时代
“最近身体好吗?忙吗?”
“不忙。就是天干得很哦。”
“那是稻子遭殃,还是别的啥子遭殃哦。我也不太懂。”
“天干,……谷子……,可能……只能比去年少收几成哦。”
……
“要注意身体哦。吃好点。”
“你也要吃好点。”
这是自从远离家乡以后,我和外公、外婆约10年每次电话的主要内容。它折射出了农耕文明中,人们在关心什么。
农耕的节奏。天气。收成。温饱。
“忙吗?”这句话的背后是在问农耕节奏。目前处于农忙期还是农闲期。农忙阶段,播种、收割;农闲阶段,观察、等待。
在等待小麦、玉米、水稻成熟的季节,除了关心农作物本身,最关心的莫过于天气。
“看天吃饭。”传统农业的典型特征。
我所理解的传统是以是否加入大量机械化作业和农业技术干预为基本分界线。
当然,如今农业免税和拥有补贴,随着大量农村青年进城,留守农村人口的种植面积大量富余,只要你肯干,“广撒网”地播种,对于外公这样的农业老手加农业好手,开始略微摆脱了对天气的怨念。
换作以前,当我说自己不太懂时,外公是没有闲情逸致同我解释“为什么预测今年收成不好。”
尽管已经摆脱了“看天吃饭”的年代,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用是否“吃饱、吃好”来表达关心,这种农耕文明中最实实在在的关怀,却深深地烙印了下来。
02 商业又何尝不需要“看天吃饭”?
摆脱“看天吃饭”是农业社会的重大课题,摆脱资本的束缚,算是商业社会对等的重大课题。因为商业的“天”是资本,无处暗流涌动的资本。
可能略有不同的是与大自然的变化莫测相比,资本的变化莫测,在经济大佬们的眼里,有规律可循。
农业文明早期,只有部分人能认知自然,根据星相等自然规律能做出天气预测,充当天降及时雨的“巫师”。
与那些“巫师”们类似,当今中国尚处商业文明的早期时代,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资本的巫师”,预测和鼓吹资本市场的近乎完美。
其实研究经济规律本身是合理而理性的,但以先知的身份预测和鼓吹资本的美好,抑或是过分揭露资本的丑恶和残酷,都令人可怕和可恨。
利用自己的已知,让无知的人,陷入舆论的焦虑和恐慌。
比农业文明更复杂的是资本的流通机制和通道,那些优先获取这类信息的商业好手,不断在商业文明中获得收成。
03或许我们夸大了商业文明,它和农耕文明相比,对于普通个体而言,没有优劣,只是历史的演进而已
资本的讨厌和魅力,祸福相依。
资本在“无形的手”和资本家、“资本巫师”们等人的运作下,拥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对于普通个体而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拥有更多获得资金的机会。
资本像洪水猛兽一样,涌向哪里,给哪里带来机会。
但洪水退去的时候,资本转身的速度,个体却未必能华丽转身。
资本的暗流,也制造着机会。敏锐的个体踩着红利期和漏洞,赚得盆满钵满。但更多的个体只能在有限的信息源中,给那些拥有信息源的资本大佬们卖命。
如果说农业文明是征服大自然的话,商业文明要征服的是人性。
两者都不容易。两者也都是亘古不变的人类课题。
个体终究要老去,尘归尘,土归土。
个体在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中所经历的精神世界,所谓幸福指数,或许没有高级一点和低级一点的优劣之分,只是你所生存的历史进程不同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