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对榆关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学习了纳兰容若的《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不知榆关在哪里,就动手查阅资料,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榆关在陕北榆林的某个地方。心想偷空坐高铁逛一回,作为关中人,能实地考察诗词中的古关隘,会很有意义的。谁知一查才知自己浅薄,榆关不在榆林,榆关是古称,现在指的就是山海关。
两京锁钥无双地 万里长城第一关
山海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山海关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榆关古城景区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是明长城三大名关之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代表地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长城文化之乡。古城建于公元1381年,依山襟海,雄关锁隘。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城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等历史文化景观,再现了古城含蓄隽永、庄重典雅的明清古韵。天下第一关又名“镇东楼”,与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在长城上一字摆开,形成五虎镇东之势,充分展现了山海关这座古代军事要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伟气势。
在山海关古城墙外,“榆关抗战纪念碑”肃然伫立,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气壮山河的一页。纪念碑是为纪念1933年1月1日至3日东北军第九旅六二六团抗击日军激战中壮烈殉国的将士而建,中间悬铜板1块,由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榆关抗战纪念碑”铭刻其上。3面环碑外侧是“战前誓师”“关城抗战”“角楼鏖战”“殊死巷战”“悲壮退却”等5块浮雕,再现当年的激战场景。
1933年1月初,榆关抗战爆发,民族英雄安德馨和他的战友们,打响了长城抗战第一枪。山海关地处华北与东北的交通要冲,南临渤海,北依燕山,长城阻塞,雄关紧扼隘口。由张学良主持的北平军分会,向榆关前线及滦东驻军提出作战方针:“滦东驻军,以掩护华北集中之目的,对滦东地区,务努力保持,以迟滞敌之西侵。 何柱国下令坚决抵抗,并向全军发布《告士兵书》:“愿与我忠勇将士,共洒此最后一滴血,于渤海湾头,长城窟里,为人类张正义,为民族争生存,为国家雪奇耻,为军人树人格,上以慰我炎黄祖宗在天之灵,下以救我东北民众沦亡之惨。”并提出战斗口号:“以最后一滴血,为民族争生存;以最后一滴血,为国家争独立;以最后一滴血,为军人争人格!” 当时中日双方无论是在兵力上还是在武器装备上都相差悬殊,日军调动了关东军精锐第8师团3000多名步兵攻打山海关,出动飞机8架,军舰2艘,铁甲车3列,坦克20辆,野战炮40门从陆海空进攻山海关。而当时驻守山海关的只有东北军第九旅626团1346人,没有任何重型武器,最先进的武器是机关枪,战士们用手榴弹、步枪甚至大刀片和敌军对抗。但是日军没有料到在兵力和装备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他们会在山海关遭遇到如此顽强而惨烈的抵抗。 东南城角及南门大街内县公署一带,所受炮火最烈。榆关失陷后,城内外大火,燃烧3昼夜,到处残墙焦土,死尸狼藉。
榆关,雄壮的关,历史的风猎猎,英雄的浩气长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