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很流行一句话叫,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好一罐浮躁人世中静心的鸡汤。
今年5月,也就是三个月前,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动,平静单纯的生活有了一些变化。原来只是普通员工的我,下班后偶尔跟同职级员工聊聊天,单纯吃吃饭,看看书的生活,晃眼间变成了去参与公司中上层的觥筹交错,你言我语间的博弈,以及满眼的82年至85年间大肚便便的油腻青年。题外话:看多了那些你来我往,偶尔再看到一个82年的技术IT男,就好像见到一股清流。
起初,或许还有一丝兴奋,因为打开了另一扇世界的门,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的人,不用喝酒的我,可以在饭桌上留出时间去体会各方言语间的不同立场,暗自赞叹领导艺术,也欣赏极个别领导可儒雅可粗犷的做派,自认是没法达到那样的成就,没法取得那样的语言艺术。
不到一个月时间,应酬过后,闻着自己身上从饭桌上下来后的油腻气息,躺在沙发上开始自我疗愈,应对情绪价值被掏空后的虚无感,抽丝剥茧地让自己习惯饭桌上大家不谈青春、不谈理想、不谈人生,只谈利益的局面。
再往后,公司换了自带集团属性与优惠政策的新领导,无需饭桌上的跪舔与低眉顺眼,便完成了许多项目的落地。让我不得不认同,更多时候,利益博弈中,最终决定局面的,不是你饭桌上的嬉皮笑脸,而是实力与筹码。
看过许多鸡汤,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让自己有交换的价值,有资源整合的立场,实在是听进去了,也在现实中验证了。
当然,这只是针对于在权利游戏中,对于身边的挚爱与朋友,依然建议秉持珍惜原则,而非权利原则。
说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让自己有交换的价值这一点,现如今很多90后的青年,看完鸡汤后,给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说着:“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相处。”然后便安心沉溺在手机里,当做整个世界。可往往结果是低质量的独处。打开手机。常用的几个app,挨个看一下,热点新闻刷一波,朋友圈挨个点赞,看看别人给自己的点赞回复关闭手机五分钟后再拿起,重复上述动作。不加班的时候。拉上窗帘,躺在家。不想去看外面的世界。
事实上辩证来看,我们需要高质量的独处,来提升自身实实在在的竞争力,也需要高质量的社交,去与你的朋友见面,谈人生谈理想;用自己的肉身去与这个世界碰撞,在真实的世界里见识人性,体会人情冷暖;去真实的世界里,看看人们生活的不易或奢靡。
去看这个世界,并学习与自己独处,方得最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