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贪嗔痴皆全的鸠摩智

贪嗔痴皆全的鸠摩智

作者: 莫折柳 | 来源:发表于2018-12-27 13:32 被阅读0次

           在《天龙八部》里,金庸先生对好几个人物都是用了先扬后抑的写法,鸠摩智和慕容复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鸠摩智的出场,金庸先生做足了铺垫。保定帝带段誉去天龙寺求医,适逢吐蕃国国师、雪山大轮寺的高僧鸠摩智要来造访,欲取天龙寺珍藏的六脉神剑剑谱以祭故友。枯荣大师觉得此事不易善罢,于是和天龙寺各僧积极备战。到此刻,我们都觉得鸠摩智是一高僧,为了烘托高僧的身份。金庸先生从信笺、传闻、出场、外表、来意都给鸠摩智起了好大的范儿。先看信笺,金光灿烂的信,信的封皮是以极薄的黄金打造,上面的梵文是白金镶嵌而成,信里边的文字也同样以白金镶嵌。单是一封信,需要高手匠人花费无数心血,这份豪奢,已经把大轮明王国师的身份表现得淋漓尽致。再看传闻,从保定帝的印象中,鸠摩智是吐蕃国护国法师,听说他具大智慧,精通佛法,每隔五年,开坛讲经说法,西域天竺各地的高僧大德,云集雪山大轮寺,执经问难,研讨内典,完了无不欢喜赞叹而去。甚至保定帝自己都打算去,只是国事耽搁,才未成行。接着鸠摩智的出场,到了天龙寺,段誉先闻到一股柔和的檀香,跟着听到一声若有若无的梵歌,出场自带BGM,在金庸小说里,除了鸠摩智再无旁人。接着口念佛偈,出场就叫破枯荣大师所修枯禅的来历,依然显得名不虚传。而段誉眼中的大轮明王鸠摩智是什么样子呢?身穿黄色僧袍,五十岁不到,布衣芒鞋,脸上神采飞扬,隐隐有宝光流动,便如明珠宝玉,自然生辉。你看,这描述,简直就是僧中龙凤了。鸠摩智说明来意,因难忘故友之情,加之曾有一诺,想以大理六脉神剑的剑谱祭奠故友,圆故友之憾。当提到慕容博时,面露戚容,自称难断思念良友之情。本因方丈以佛法劝解,让其放下这段因缘。鸠摩智虽然未达四大皆空之境,却因有情,故未减鸠摩智的分。我自己是不太相信,一入佛门,就真能做到四大皆空。虽然佛家素以放下世间情感作为衡量僧人修行标准之一,鸠摩智对慕容博的怀念,却未影响他在我心中高僧的地位。

           然而在索讨六脉神剑剑谱被拒,“ 剑气碧烟横”这一战时,自视甚高的鸠摩智以是万全的准备,高僧的大智慧,绝高的武功,一战败于力,二战败于智,两战未能从枯荣大师手里讨得好去。终于鸠摩智露出了本性,或者说迷失了自己,我个人觉得就是本性使然。先暗算保定帝,在保定帝被段誉救走后,又偷袭段誉,把内心的卑鄙和无耻显露无遗。到达姑苏慕容的燕子坞,把和慕容博当年约定的实质告诉了朱碧二婢,原来所谓践行当年之约只是借口,实则为了到还施水阁中遍览武学典籍。这下什么高僧的马甲,国师的外衣都被揭了下来。这就是为了一己之私,想变成高手,是贪名。以鸠摩智的智慧,出言恫吓,以武力威胁段誉,是为嗔。以高僧之身,行窃夺之实,却只为追求个人之所欲,是为痴。高僧到这其实已经变成低僧了。佛家我是不懂的,只不过从金庸小说理解的佛家一定是有大智慧,又能看透一切虚妄的。从这点来说,没被段誉吸光功力前的鸠摩智真算不得高僧,他只有高僧的表,而无其实。

           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里边说过,很多人有信仰,但自己又未必完全相信。我觉得鸠摩智就是这种,他把佛经典籍读到烂熟于胸,用以成其名,用以换取高僧国师的名誉地位,然而对于佛教教义,从未真正进了他的内心。直到最后在枯井中被段誉吸光了内力,或许是真清醒了,或许是不得不放弃原来追求名利的做法,才真正放下名利,真正成为大德高僧。又或许,金庸先生用鸠摩智和段誉告诉我们有求和无求的结局,段誉不想学武,却凭空获得绝世武功,而鸠摩智一生追求,最后却成全了段誉,世间因缘之奇,图叹奈何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贪嗔痴皆全的鸠摩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yr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