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华教育资源网薛立新教授:六岁中国神童走红世界,背后的教育真相值

中华教育资源网薛立新教授:六岁中国神童走红世界,背后的教育真相值

作者: 闲暇彡之娱 | 来源:发表于2018-03-10 09:39 被阅读0次

    小傻说

    ■ ■■

    那个火遍美国的中国钢琴神童陈安可又火了!这次是在澳大利亚。

    近日,6岁的陈安可参加了澳大利亚版的《小小达人秀》(Little Big Shots Aus)节目,在节目里弹奏了经典名曲《野蜂飞舞》(Flight of the Bumblebee)。她出彩的表现艳惊四座,极大地震撼了澳大利亚观众。

    别看安可小小年纪,一旦在舞台上弹起钢琴来,神情无比专注,闪耀着自信的光芒。

    在琴键中穿梭的手指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很难相信眼前弹奏钢琴的仅是一个六岁的孩子。

    见惯了世面的主持人此刻也是一脸不可思议的神情。

    观众们目瞪口呆,满面陶醉。

    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网友们盛赞安可“太有才了”“难以置信”“Amazing”。而节目组对她更是不吝溢美之词,在网站上对她的介绍中,称赞她是“未来的莫扎特”“6岁的钢琴大师”。

    其实,在今年4月,安可就因为NBC的《小小达人秀》红遍了美国,这是当时安可在达人秀舞台表演的画面。

    她的这个笑容融化了所有观众的心。节目一经播出后,网友们纷纷点赞安可,表示被安可甜美的笑容圈粉。

    人小鬼大的她,在接受采访时,欢脱的像只兔子,完全无法控制,主持人快被她逼疯了,而全场观众乐疯了。

    很多小伙伴们看到这里,可能会想:安可的钢琴弹得这么好,莫非也是父母逼迫的?她成功的背后莫非也有一位“虎妈”“狼爸”?

    毕竟我们见惯了这样的事例:父母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的兴趣班(钢琴、书法、艺术等),尽管那可能并不是孩子的兴趣所在。

    可是,看过节目,你就会明白,安可对钢琴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在节目中,弹钢琴对她而言是一种享受,所以她会在表演节目时,全身心投入,专注度UPUP,而在采访中,她又露出了自身鬼马精灵的一面,无拘无束。正如节目主持人史蒂夫·哈维(Steve Harvey)对安可的评价:

    “Nobody’s making her do nothing.”没有人能逼她做什么事。

    可以说安可的走红除了她本身的才华和鬼马属性赢得大家喜爱外,也和其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关。安可的父母都不是专业人士,为了支持安可的钢琴梦想,培养孩子成才,他们带着她上音乐课,听音乐会、大师课等等,给予了自身所能够给予的一切的支持,也最终成就了安可的神奇。

    那么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的兴趣,不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呢?

    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常说这句话,但是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从兴趣出发,尊重孩子的选择呢?孩子探索自然、玩魔方玩具,在我们看来是不务正业。弹钢琴、学画画,上奥数班、英语班,这在我们眼里才是“正途”,所以我们给他们报了一个又一个的兴趣班,如果孩子反对,我们就在心里告诉自己这是为了孩子好,然后摆出家长的权威去压迫孩子接受。

    家庭教育的最终对象是孩子,孩子的成长是父母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终点。所以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适当尊重其选择。如文中的陈安可,对她而言,弹钢琴是一种乐趣所在,并不是被父母强制学习的爱好。正是这份无拘无束,才让她在弹钢琴中体会到了真正的快乐,也因而能够感染所有的观众。

    积极地参与和引导

    有些父母可能会说:我充分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兴趣,她想去学钢琴,我就给她报了钢琴辅导班,可是还没上几节课,她突然就不想学了,她又想去学画画,请问我现在该怎么办?

    相信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种问题。这种时候,还要继续尊重孩子的意愿么?恐怕无论哪个家长此时都会迟疑吧?小傻想说的是,孩子们做事情半途而废是通病,要让孩子坚持做好一件事情还是重在父母的积极参与和引导。孩子去上钢琴班,你只给他报了名、交了钱就了事,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苦辣酸甜,你不在意,孩子遭遇挫折,情绪沮丧了,你也不care,两手一摊不作为,这样做绝不是对孩子的尊重。要多关注孩子,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孩子爱上了弹钢琴,要做孩子的听众,多给予鼓励。当孩子从中感受到优越感,觉得被父母重视时,同样会进一步助长他的学习兴趣。

    学会拒绝

    我们呼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并不是说对于孩子的一切要求都接受,放任其所作所为。孩子不比成年人,对很多事情都没有判断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孩子都喜欢大鱼大肉,对于他们而言,可以大鱼大肉为什么要水果蔬菜?这是因为他们年龄小,不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孩子的行为出现偏差,本身做出的选择不是合理的,父母就要学会拒绝,有责任引导其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但要扮演监护人的角色,同时也是孩子的引路人。兴趣从来都不是最好的老师,做出一个个艰难决定培养孩子成长的父母才是。

    教育的英文,源于拉丁文的“educare”,本意是“引出”,意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孩子的潜能、智慧和力量引发出来。愿天下父母们都能够充分发掘孩子的兴趣和潜能,成为孩子正确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教育资源网薛立新教授:六岁中国神童走红世界,背后的教育真相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yv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