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解读人世
教育不是无情物 岂因名利害苍生

教育不是无情物 岂因名利害苍生

作者: 杏坛耕夫 | 来源:发表于2019-04-02 10:49 被阅读2次

    最近一段时间,孩子经常和我谈及自己班级授课老师的事情。其中讨论最多的就是XXX老师教学水平一般般,但是其所带班级学生考试时成绩始终都很好,而且可以与学校最好的班级相比肩。正是这样,该老师在学校领导的眼中是一个优秀的老师,在同行眼中是教学水平厉害的老师。于是,该有的荣誉毫无意外地都会落在他的身上。而这种“千般宠爱于一身”催生的结果就是老师会变本加厉地依据自己的教学法宝对学生进行最大化地挤压和残酷地训练。之所以能够取得骄人的成绩,能够名利双收,究其原因是老师从起始年级开始就用高考模拟题或高考真题对学生进行训练。由于高考的模式就是那些经过长时间有意识的机械训练,学生慢慢就可以掌握其中的套路。知其然之后,万变不离其宗,就很容易应付各种考试了。至于能否知其所以然,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不可否认,孩子存在的疑惑,提出的问题在当下的教育现场肯定不是个案,是一种普遍性存在的共性现象。这种现象能够存在,而且大有泛滥之趋势,滋生其的土壤就是现行高考市场规律的作用和广大学生家长的需求。从实利性的角度看,广大奋战在高考前线的老师采取删繁就简的方式直奔主题地进行教学,一个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不需要拐弯抹角。这样就大大减轻了学生从纷乱复杂的信息库中筛选整合的麻烦;一个方面,因为长时间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由于模拟考场情境的适应性培养,学生遇到真正的考试时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无所适从之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只要智力正常,态度端正,在老师的要求下按部就班,一般的学生在短期内还是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的。

    诚然,这样的教与学是很受学校和家长的欢迎的。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是受欢迎的。“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拿到高分就是硬道理。”在这种近乎残忍的口号的感召下,家长疯狂,学校热捧,老师就更加痴恋于自己的秘笈。而这种教育相关方多维度趋之若鹜地追逐,最终受到伤害的就是那些被摁到教育刀俎上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乍听此言,似有耸人听闻之感,其实冷静思考,还是切中肯綮的。众所周知,教育的根本要义是培养人,也就是说,教育首先要把加工的对象视作人,是有血有肉,具有鲜明个性的富有生命气息的生命存在,然后通过引导开化,让他们成为具有精神的涵养。诚如《大学》的开篇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按照于漪老师的说法就是:“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中国教育,不管是哪类学校,哪个学年段,都应聚焦在培养中国的合格公民,为合格公民打基础。教育从事的是人的基本建设,给人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科学文化打基础。”

    原本是再朴实简单不过的问题,结果经过世风俗雨的侵蚀,再通过以“传道受业解惑”为职业使命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加工再创造之后就变色变味。就一个人成长的过程看,学校教育仅仅是整个人生的一个小小的阶段。大部分的时间和空间需要在社会的大染缸中进行历练和淘洗。从成长的历程看,学校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所处的位置应该是黄金期。在这个周期接受教育的状况,在心里种下的种子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后半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基本要义是成人教育,然后才是成才教育。一个人如果都没有成长为正常人,即使成才也可能是一个庸才,甚至是可怕的危及社会之才。从这个层面审视教育,知识的灌输填鸭只是杀鸡取卵的短视之举。即使经过机械性地被动填充成为学富五车之人,一旦离开特定的环境,他可能就很难适应现实的变化;即使经过训练能够具备一定的能力,但没有了适合生长的土壤,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拥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健康向上的审美能力,并具有创新意识,不论社会如何变化,他都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社会性生物,其的存在与发展更多需要通过自己的主体性的参与才能获得。如果忽略了这个根本的前提,即使人为性的强加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时间一长也会“泯然众人矣”。

    教育本应该是有情有味的,之所以变成现在的阴风怒号,变得臭味冲天,是因为被一小撮掌握话语权的急功近利之人操控。由于他们端居权力的高层,心怀假教育而实现自己私欲的不可告人的秘密的目的兴风作浪所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形象地说明教育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工作,速成性的教育培植出来的产品即使暂时可以光芒四射,假以时日就会黯淡无光。作为教育改造的对象,人是鲜活的,具有思想的生命存在,对他们的启迪教化有别于加工一般的产品。一种习惯的养成,一种品质的培养,一种气质的涵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漫长的积累。教育原本是教学知识传承,精神滴灌的活动。如果把丰富多元的意涵进行简单化,甚至裸化,教育的应有之义就会被剥离。与此相对应的,以假公济私之思把教育作为自己扬名立万的工具,更是一种为后人所耻的行为。

    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术的掌握是不能缺位的,但不是决定性的,道的培养才是关键性的。作为播火者的老师,在践行自己的职业责任时,应该把改造的对象视作人,然后按照教育自身的规律进行教化,春风化雨方可百花争艳。一旦偏离了正途,有情有味有色彩的精神塑造就变得怪异而不可捉摸。“当今世界综合国力之争,说到底是人才之争,而人才之争就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最后记住于漪老师的谆谆告诫:“基础教育为学生奠基,让每名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技能基础,良好的做人基础,日后能与时俱进,长足发展,这是从事基础教育全员的大事,从教育理念到具体操作,内容十分丰富,难度极大,是极其宏伟的巨著,须静下心来,去除浮躁,排除干扰,一步一步攀登。”(安徽省皖西经济技术学校陈士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不是无情物 岂因名利害苍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tyw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