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福智无比,就是福报与智慧,这两个是等称,平等的清福。
要想悟道,不是随便打个坐,研究个公案,拜拜菩萨,或者是搞一些外形所能成功的,必须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才行。诸恶莫作是消极的,众善奉行是积极的;要积极地修一切善法才能到达开悟,证得大彻大悟的境界。
二十三品说,“所谓一切善法,即非一切善法,是名一切善法”。简单地说,你做了一切善事而不执着,执着了就是凡夫的事,不执着才是菩萨道。利人、救世,修一切善行,并没有特殊之处,是做一个人义所当为的事,是本分的事。
现在第二十四品佛自己做结论: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
他告诉须菩提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最大的山,称它为须弥山,其他三千大千世界,都有一个中心的大山,所以有很多的须弥山。“如是等七宝聚”,这个“等”不要认为是把七宝布施了,把须弥山也布施了;须弥山布施给人没有用,房子里装不下来,这个“等”是作比喻,等于须弥山那么大的财富,七宝、珍珠、钻石,集起来布施,这是一个譬喻。
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一般人信仰宗教,都是功利的思想,功利的目的去求的。人真要希望功利,花小本钱,得大利益,首先必须要行一切善。现在说这个人很行善,拿须弥山那么多的七宝布施了,纵然不求福德,福报自然也很大,这是一定的,这个问题就不要说了。
现在他拿这个譬喻来强调,他说假定有一个人,以此《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道理,不论是全部的意义,或者只有四句偈等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那个福报比须弥山一样多的七宝布施,可就大太多了。
“受持读诵”有四个含义。接受了,光是接受了不算数,还要领受在心,在自己心理行为中起作用,更要心有所得。
比如现在就要到医院开刀了,下一个钟头活不活还不知道,这个时候看你空不空!如果说空得了,那是真金刚了,你真能够受用了。
受还不行,必须能持,以此来修持。持者,等于拿一个拐棍,拿个手杖,永远靠着它走路,牢牢抓住,这个境界才不会动摇。就算现在去开刀,说不定麻醉回不来了,但此心这个定境仍保持着,这就是受持。
读是看书,或轻声读过去,诵是要念出来,高声朗诵。现在年轻人只是看书,看书不容易背得来。我们旧式的教育,是要背书的,背是没有用脑筋的,唱戏一样,等于进到阿赖耶识,不要用脑筋,随时背来了。所以《金刚经》读了还要朗诵,有所体会,就是受持读诵,四个含义。
假使有人,不要说全部《金刚经》,只要把四句偈做到受持读诵,懂了这个道理,教人家,使人家解脱烦恼。教人家并不是要自己当教师,高人一等,只是教人家得受用,使人家能够解脱烦恼。如果做到这样,那么这个人所修的福德,比前面所说用须弥山王那么多的财富来布施,更大。前面那个布施是财布施,是有形的,比不上这个法布施,佛学就叫做法布施。中国文化的观点,这就是教育的功劳,教化人家。教化就是法布施,解决人家心里的痛苦,成就人家自己的人生。
他说这个法布施的功德,比有形财富的功德,更大更多,两者是不能相比的。以有形财富来做布施,跟智慧布施比较起来,百分之一都不到,百千万亿分也不到。总而言之,“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用算数都算不清。换句话说,拿现在夸张一点的话来讲,电脑也算不清,数字是没有办法计算的。真到达不可算的数字是什么?是譬喻那个东西很大。就像我们经常说天一样的大,这是譬喻,你说那个天有多大啊?佛经上经常作譬喻,恒河沙那么多,恒河沙有多少啊?谁都不知道。这既说它的多,也说它的大,是譬喻的数目字。换句话说,当世界上最大的数目字没有办法以数字代表的时候,只好拿譬喻来做代表。
第二十四品偈颂
富嫌千口犹伶仃 贫恨身存似绁刑
何事庄生齐物了 一声青磬万缘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