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发现这有趣的一点:产品收货时,我打开几个独立包装,抽查了内容。那几个没少。我又给封好了。同事们领取时问:“怎么把我的拆开过了?”其他没拆开的,现在他们发现少了,又问:“怎么不把我的拆开检查?”
同时,我在浏览知乎评论时发现很多人都在指责那位在演唱会上喊xzq前女友名字的观众。
很多谦友因此人肉了这位观众,并且扬言要去砍她。他们也指责现场观众素质低下如何如何,骂得很难听。
我发现每条评论都在说:“这个观众做得不对,跟我们无关。这是个别行为,不能上升到群体。你可以指责她,但别捎带上我们。”
一条条浏览下去,我感到特别揪心。疑惑:难道没人为这位观众说句话吗?每个人都把她推出去挡灾,每个人都想跟她撇清关系。
没事的时候大家都是粉丝会的,相亲相爱一家人。有事的时候就说“她跟我们不是一伙的”?
后来我发现有一条评论是这么说的:“我认为那位喊人家前女友名字的观众没错,什么时候喊个人名也不行了?有那么罪大恶极吗?”
下面有回复说:“我是那位观众室友,谢谢你为我姐妹说话。她当时看到xzq出场气坏了,喊完也吓坏了,荧光棒都摔了跑去厕所躲着。她知道得罪了流量明星,他的粉丝饶不了她。”
根据今天工作,我意识到人在表达思想时有几个阶段:1.不满就立刻发作(类似婴儿哭泣);2.不满先忍忍,观察周围情况,适时表达;3.不满先忍忍,想想怎么表达不会给他人带来困扰,寻一种让双方能接受的方式表达。
第一种大致是生来就会,无需后天习得。后两种,不是很容易做到。想让他人能接受,又不能苦了自己。
如同发产品时,有人责怪我拆开了他的箱子,有人责怪我没有拆开他的箱子。听上去蛮神奇的,实际上也很正常。
每个人习惯首先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对自己不利的,易产生不满。自己利益无损,怎么样都行。
其实我比较理解那位观众,可能她真的很讨厌xzq。花了钱买了票满怀期待地来了,看到厌恶的人出场,是很难接受的。
她不满,就直接喊出来了。发现不合适躲在厕所里。没想到其他人还责怪她:“你做错事,我们受牵连。你躲在厕所了,我们替你挨骂。没看对方粉丝骂得多厉害?”
实际上她也没造成什么不良影响,演唱会正常进行。怎么就得这么责怪别人了?
现在似乎,某个行为一旦被放在网络上,就会被无限放大。
分界线—————————————————————
好,接着我说说最近对许嵩的音乐的感悟。
以前觉得浏览演唱会信息或者听什么情歌忒俗,也不敢承认自己在知乎上浏览这些内容。
之前有人跟我推荐许嵩2006年发表的单曲《玫瑰花的葬礼》,现在我是听着这首歌写总结的。
大概两周前我还对此很不屑,觉得不就是情歌吗?咿咿呀呀深情苦情的,有什么好?
在知乎上看到有人这么评价:“可能你听了这些情歌,觉得许嵩很矫情,甚至觉得他一直这么矫情,不愿意去了解他更多。可是我想告诉你,他的每首歌都在传达他当时的心境,你不喜欢他,他不会直接跟你辩解。他会用每首歌告诉你,我是许嵩,现在的我是这般模样。”
就是最后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我忽然意识到,自己以前的认知多么肤浅。
我又翻出许嵩2007年的采访仔细听他说的每句话,那期采访主要在讲他的这首《玫瑰花的葬礼》。
我听到了几句关键句。
许嵩说:“很多人说这首歌跟周杰伦曲风相似,说我在模仿周杰伦。没错,现在我是新人,模仿学习是很正常的。但这只是一个过程,绝不会是结果。”
“每种音乐都有它存在的价值。”
“音乐是表现当下的心境,表达自己的思想。你让我现在写一首跟刘德华《男人哭吧不是罪》相似的歌,不太现实。”
21岁的许嵩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我之前的某些认知逐渐瓦解。
哪怕是情歌,它也是表现创作人当下的心境,他有感而发,有何不可?
不是所有的情歌都得被归为“矫情”。
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想到高中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心情可以理解,行为不能接受。”那时候体会不深。
现在觉得,如果你真的不接受别人的某些行为,只此一句完全能够概括。
前几天遇到一小孩,我进电梯时,他跟我说他家里人还在后面,一时半会赶不来,让我帮忙按住电梯,等着他们全家到齐了再走。
我当时脑袋里蹦出这句话:“心情可以理解,行为不能接受。”
他说话很客气,但我还是告诉他:“那你等你的家人到齐了再乘电梯吧,我不能帮你按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