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宫殿多以砖木为主,这倒让生长与中国深山密林的参天大树有了为帝国宫殿效力的机会。假如晚唐才子小杜所言不假,“蜀山兀,阿房出”,毕竟是才子,六个字,就说尽了无数大树的宿命。生前为人民做贡献,制造氧气;死后为皇家作栋梁,修建一座辉煌的待烧的华丽棺材。毕竟就像打游戏,几百年换一次脚本,一烧,又造新的巍峨壮观的皇宫。暂时敏感的读者也不要考虑那些为宫殿建设流泪流汗流血的无名之辈了,反正在任何帝王眼中,不过是蝼蚁而已,能够参与修建皇宫,是他们无上的光荣。
话说唐高宗时期,皇帝想起来怎么也得修个宫殿,可惜那时候没有乐高积木,高宗时造蓬莱宫,蓬莱者,海外仙山也。其实帝王也很懂自己的地位,就是人家的神仙嘛,或者说我们对于神仙洞府的想象,其实很大程度上来自皇宫。这位梁爱卿也是白杨树的拥趸,或许千年后也会认可茅盾先生驰名中小学课文届的名篇《白杨礼赞》,高大的白杨树是守卫北方的卫兵。
或许他觉得自己的创意太棒了,邀请了一位铁勒部的唐朝大将军契苾何力参观即将建成的宫殿,这里我们就不夸大唐的开放包容的胸怀,也不跪舔异族将军的文学修养了。他还得意洋洋地说:“这些树可是容易长高长大的哦,不出三年,就可以给陛下的宫殿遮阴了。”不愧是园林专家,这位将军倒是有几分学问,诵读了一句“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这就是在提醒小梁,有些事情不能只从专业角度思考,要注重树种的隐喻与联想。白杨当然是好树,但是总让人想到乱坟堆里它们婆娑的身影。你是觉得自己的脑袋用够了还是觉得陛下的刀不锋利呀?小梁必定一身冷汗,说不定冷热交加,如同沐浴。自然是沐浴在圣朝的清明的教化里,沐浴在陛下仁厚的目光里。
那还有什么可思考的,梁大人马上下令砍掉白杨,种下了梧桐。梧桐者,凤凰所栖也,凤鸟自然是祥瑞。那就不寓意者我唐海清河晏,路不拾遗?小梁想着梧桐茂盛的样子,欣慰地留出了激动地泪水。
可是谁又能想到呢?大唐也有衰败的一天。那些树儿,那些花儿也就随风飘散了。梧桐引不来凤凰,白杨也召不了死神。有人说只有上帝才能创造一棵树,如果这是真的,那么每一颗大树都是自然的精灵,都是完美的生命。我们知道一棵古莲的种子会在合宜的环境下开出新花,但是沉睡在地下宫殿的诸王却永远不会醒来统治人间。我们认为这是莫大的幸福,但如果还有谁仅仅因为个人的癖好而砍掉一棵树,那么我们该警醒,是不是某些思想如同古莲在某些衮衮诸公的脑子里开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