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我是怎么被标题给欺骗的——读《生活需要仪式感》有感

我是怎么被标题给欺骗的——读《生活需要仪式感》有感

作者: 职教有灵 | 来源:发表于2019-01-23 20:03 被阅读34次

    标题就应该发挥它的作用,抽象点的标题里面好歹还得有反映内容的元素,具体的标题与内容的联系就该更加紧密了。文不对题的话,即使文章写的不错;即使读者从中学习到东西,但依旧会在读者心中留下一个疙瘩,甚至读者还会有种被欺骗的感觉,认为这本书并不值得他购买。

    断断续续,总共花了五六个小时读完了李思圆写的《生活需要仪式感》这本书,读的很快。一方面是因为这本书确实通俗易懂,没有需要太多思考的地方,另一方面,越读到后面就越发现,内容与标题有所出入,这让我更是加快了阅读速度。

    《生活需要仪式感》,“生活”一词不用多说,无非家庭、职场、学习,此书也都有提到,但关键是这个“仪式感”。我上网搜了下仪式感的定义,定义并不多,仅发现了一个定义: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感受、感觉是一种表达方式?很明显逻辑上是说不通的。那我就把“感”字去掉,查了下“仪式”的定义,定义也不多,出现的最多的就是这个定义:仪式,多指典礼的秩序形式,如升旗仪式等;也有人指出“仪式是关于重大性事务的形态,而不是人类社会劳动的平常形态。很明显,仪式是庄重的、短期、间断的,而仪式感无非就是给人一种仪式的感觉,虽说不一定要庄重,但肯定得是要短期、间断的,不然天天都过得有仪式感,请问那还叫仪式感吗?

    但书中给我的仪式感并不是这种感觉,作者在文章的开始就给出了他对仪式感的理解:生活中的仪式感,不是矫情,而是一种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人相信自己配得起更好的一切。没错,我很认同,但是一般情况下所理解的短期、间断的仪式感到这却变成了一种长期、持续的生活态度,就像我看了一个标题为《七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视频,好不容易下载下来,本来以为是白雪公主,打开一看是葫芦娃,不是说葫芦娃不好看,从葫芦娃的故事里面也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但这种落差感总让人感觉有种被骗的味道,何况我还付出了时间和金钱的成本。

    标题是指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而标题就应该发挥它的作用,抽象点的标题里面好歹还得有反映内容的元素,具体的标题与内容的联系就该更加紧密了。文不对题的话,即使文章写的不错;即使读者从中学习到东西,但依旧会在读者心中留下一个疙瘩,甚至读者还会有种被欺骗的感觉,认为这本书并不值得他购买。

    我当初就是看了这本书的题目才打算看的,并且看了这本书的内容简介之后也觉得和标题挺符合。但是看了内容之后却发现里面的内容很多都是抽象的、大而化之的东西,有股浓烈的鸡汤味,里面的内容确实是一种人生态度,但和标题所传递出来的并且和我想要的内容相差甚远。整篇文章里面充满了类似以坚持、自立自强、感同身受、努力等可以作为整个人生建议的概念,但因为这个标题买了这本书的读者可能想要的并不是这些,他们也许需要的就仅仅是在某些时刻如何才能做出一些让人暖心的举动;如何在某些时刻让身边的人刮目相看;如何才能在平淡的生活中泛起一丝涟漪,可能文章中确实也有这些内容,但比较少,以至于我很难回忆起来。

    看了作者的简介,十点读书人气作者,微信公众号文章确实对标题的要求很高,要求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吸引住读者的注意力,而作者可能也或多或少受到这个因素的影响,当然也可能是受编辑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不得已而为之。但微信爆文并不是图书,图书是要讲求系统性的,不仅正文里面要有系统性,正文与标题之间也要有系统性。

    当然,抛开标题与正文之间的关系不谈,整本书写的还是很不错,文笔有温度,有力量,文风清新自然,朴实真挚。文中引用了许多名言,名著典故,可以看得出作者确实读了很多书。而且感觉这本书女生应该会比较喜欢看,这本书里面有大量的例子都是以女生为主角,应该能让女生有较强的代入感,许多建议也都是以女生为主角,而且文笔,风格,内容等应该都是女生所喜欢的风格。

    放上一些从书中摘下来的句子,稍微感受下作者的功力:

    1.所谓的迷茫,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你想的太多。

    2.勇敢是什么?是当你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且还未开始就已经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

    3.纠结,是因为有过剩的欲望和贪心。

    4.期待感,是感情里最致命的伤害,当你把所有的期待都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时,你将无比的痛苦和无奈。

    5.在感情里,一切痛苦大都源于将就。本以为自己能强大到对一个不爱的人强颜欢笑,可最终你还是笑不出来。

    6.很多女性对待生活从来都是两个标准,她们常常把好的标准给了别人,而把坏的标准给了自己。可现实生活中,不是你把好的都给了别人,你无私到了忘我的境界,别人就会感激。

    7.懂你的人只是在扮演着一个分享的配角,而不是感同身受的主角,世界上也没有感同身受这样的好事。有没有人懂你,其实真的不重要。

    8.她不会像其他女孩子那样,明明喜欢却偏要不喜欢,明明在乎却装作不在乎,明明他在你心里就是“那个谁”,却非要放狠话说“他以为他是谁”。

    最后,每个人对仪式、仪式感的理解都有不同,反正我的理解就如上文所说,至于大家如何理解可以看看这本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是怎么被标题给欺骗的——读《生活需要仪式感》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bj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