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科技史,印刷术。
提到这个,大家立刻想起悠悠岁月,中华民族,四大发明。其实这么想太粗糙了,容易暴露自己没多少文化。今天我就说细一点儿。不用谢
文字是思想的载体,中国最开始是鋳在鼎上,后来刻在龟甲上,这些都巨贵,还不环保。然后用牛骨代替,这就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一圈儿一圈儿刻的,从外向内刻。
同时期的西方不记录,是用吟的,代表歌手就是荷马。
到了后汉就用竹简了,竹简能刻的字多,所以早期的四书,道德经都能找到竹简版。但是竹简很重,读书变成了体力活儿,当时的学富五车,其实没有几本书。
然后是唐朝,雕版印刷,因为这时候有了纸。但是雕版仍然很贵,要找特殊的硬木,还得找高水平的师父,既要认字又要懂刀工,这可不是小手艺。当时的学徒都要7年,7年之后只能在便宜木头上刻字。过年时刻刻对联啥的。
硬木虽然硬,也有使用次数限制,很快就缺角掉字,成了残版,到了宋朝,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这是大家熟悉的。比德国的古登堡印刷机早了400年。
但是,活字印刷没鸟用,大家还是用的雕版。为啥呢?因为活字印刷用的是泥土,泥胚刻好字后放窑里烧,变硬之后才能用,可是泥土的变形率很难控制,有的大有的小,有时候一个字,左边大右边小。
害,这就是大家看古文的拓片时,那些字都对不齐的原因。(切记,那不是艺术,就是工艺不行),而且泥字也有损坏的问题,几千个一模一样的小土块,排版师傅也很头疼。
害,这次更的字太多了。
古登堡印刷机是建立在钢铁的基础之上的,从那以后,印刷术才真正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
本文作者系玛卡巴卡猫头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