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未来是好是坏,就藏在父母的嘴里。
那我们如何正确用“暗示”来解决育儿难题呢?
01、生活上,把“不要”去掉。
直接告诉他,你希望他怎么做。
把“不要吵”,改成“嘘,小点声”;
把“不要顶嘴”,改成“先听我说完”;
把“不要哭了”,改成“妈妈抱抱,告诉妈妈为什么难过?”;
把“不要乱扔玩具!”,改成“你是不是不喜欢它们了?为什么不喜欢了呢?”;
把“不要打人”,改成“你可以生气、发脾气,这都没关系,但是打人是不对的。”
你会发现,只要把“不要”去掉,孩子会越来越听话。
02、学习上,训练孩子自己“上瘾式学习”。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呢?
那你就一定要了解“峰终定律”。
这是说,人对一段体验的感受,是由高峰和结尾决定的,如果高峰和结尾是愉快的,那么整段体验就会很快乐。
很多孩子学习的高峰是这样的:
“啊,这道数学题,太难了!”
“啊,这篇作文不会写!”
全是负面情绪。
学习结尾是这样的:
“太烦了,不想学了。”
“我要去玩手机”!
也是负面的。
这就直接决定了,孩子觉得学习是痛苦的,谁没事儿喜欢给自己找罪受啊?
那为什么很多孩子打游戏上瘾呢?
就是因为高峰和结尾都超级爽,甚至每一分钟都会有正面反馈。
说到这,估计你已经想到了:如果学习的高峰和结尾是正面的,那孩子就可以真的爱上学习。
没错!
我们可以主动帮孩子去创造正面的高峰和结尾。
先说高峰。
孩子之所以不想学,就是因为学习目标太大了、太难啃了。
就像暑假作业,一做就是一本书,搁谁谁都不想做呀,太多了。
我们可以帮孩子把大目标拆成小目标,形成一个个具体的、可以完成的小任务。
比如:一天做5页。
这样,学习就会变得相对简单,当孩子一次又一次完成时,大脑就会感到快乐,自然形成正面的高峰体验。
再来看结尾。
有的孩子作业都做得很好,提前完成了,家长却说:“还有一本练习册,来,咱们趁胜追击。”
这就把孩子本来已经积累的那些正面体验慢慢消磨掉了。
所以,不要趁胜追击,而是吊一点点胃口。
当孩子激动地跟你说:“我都做完了!”,你就可以说:“好棒啊,咱们休息休息,你想去公园玩吗,我可以陪你。”
孩子反而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我们不断给孩子正向反馈,也是在激发他的内驱力和自信心,他才会更有动力:“我能行,我可以!”
这,其实就是暗示的力量!
下面这些很好用的黄金句式一定要多跟孩子说:
“宝贝,你说了算。”
“宝贝,你能帮帮我吗?”
“哇,你做得比我还好。”
“宝贝,我相信你。”
……
父母给到的暗示是积极的,孩子就会相信,并且努力成为那个美好的样子,能面向世界、满身活力、热情微笑,也能拥抱自己、从容洒脱、不卑不亢!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父母的话,是孩子一生的风水。
坏的暗示,让孩子一生藏在童年的阴影里;
好的暗示,给孩子一生前进的勇气和底气。
父母的语气有多好,孩子的运气就有多好,永远不要小看“暗示”的强大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