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启发思考、形成观念,不是给出答案、告知结果。
灌输式教育最终的结果是,孩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孩子知道什么是对错,但还是会故意犯错。
第一次
为了抢一个玩具,小明一巴掌把一个小朋友打哭了。
小朋友去告诉了老师。
老师说:“小明呀,你不能打人呀!打人是不对的呀!下回不能再打人了哦~ 再打人的话,老师要惩罚你”
小明回答:“嗯,好,我知道了”
后来,他还是打人了。
你问他:“打人对吗?”
他说:“不对”
“那为什么打人?”
他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然后自己好像受委屈一样的,眼角流着泪。
“去那边面壁5分钟,好好想想”
然后他边哭边想。心里就默默记恨住了那个告他状的人,那个原本被他打的人。
再后来,这个班毕业了,要分班。
放学的路上,小明又碰到了那个被他打了向老师告状的小朋友。
小明上去就是两脚,边打边说:
“哼,让你告状,这下毕业了,老师也惩罚不了我啦,哈哈哈”
他原本就没有搞明白,为什么打人不对,只是知道不对。
我说:
根本就不用去强调告知他,打人是不对的这个道理。在他们心里,对与错的概念太模糊,以致根本就不明白它们的意思。
小明,***被你打哭了,现在特别伤心。
如果一个高年级的哥哥,特别喜欢你的书包,就过来抢,你肯定不会给他吧。
然后他就把你揍一顿,把你打哭,抢走你的书包。或者说抢走的是你其它的喜欢的东西。
我想,你应该不希望碰到这样的事情吧,对不对。
同样呀,***肯定是希望跟你和平相处的呀,他现在很伤心,你是男子汉,你过去安慰一下他吧。
现实中:
我想情况会更糟,就是老师按我这样说,可能也没有好的效果。我这里强调的是,教育是启发孩子去思考,而不是告诉他们一个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