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听途说

道听途说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4-06-03 08:35 被阅读0次

——《论语》学习之17·14-1

【原文】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白话】孔子说:“在道路上听来,就在道路上散播出去了,这是自弃其德啊。”

【思考之一】为什么“道听途说”是德之弃?

成语“道听途说”的出处就是本章。皇《疏》说:“道,道路也。涂,亦道路也。”“”者,得也,得之于心谓之德。德必自己修养而成,由,并非入于耳则出于口。张栻曰:“闻善者,存而体之,则其德蓄聚。”听闻好的道理,把它存养在自己身上并以行动实践出来,其道德才能慢慢蓄养起来。

朱子《集注》曰:“虽闻善言,不为己有,是自弃其德也。”张栻曰:“若徒以资谈记而已,则于德何有哉?是弃之也。” “善言”是导人向善的法理真言、有益之言,为什么路上听到善言就讲给别人听,就是“德之弃”呢?夫子在这讲的是一种人,他们听了一个道理,没有放在心里好好体会一下,就马上说出去,这就失去了自己内在德性成长的机会。

张居正曰:“人之实心为学者,于凡天下道理,或得之师友之所传授,或考诸典籍之记载,就便存之于心,身体力行之,以求实德于己,方为有益。若有所闻而不体会于心,只把来放在口中谈论讲说,这是入耳出口之学。”听到了善言就是要“身体力行”,要通过修持内化成自己实实在在的德性,这才对自己有好处!“求实德于己”这是学习的目标。

钱穆先生说:“道听,听之易。涂说,说之易。入于耳,即出于口,不内入于心,纵闻善言,亦不为己有。其德终无可成。”两位大儒都提到了“入耳出口之学”,那么,什么是“入耳出口之学”呢?

“口耳之学”出自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君子学道,先要把师长所教的字字句句听入耳中,记在心中,再融会贯通到整个身心之中,他所呈现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哪怕是一句喘息微言,一个轻微动作,都可以作为别人效学的榜样。而小人的学习,只不过是从耳中听进去,从口中说出来,嘴巴与耳朵之间的距离不过短短四寸而已,怎么能让自己这堂堂七尺之躯的品德得到提升,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呢?

荀子又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古时的学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学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修正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是为了向人卖弄,讨人欢心,才学到一点东西,就像得到些幼小的珍禽等稀有之物,赶紧拿出来显摆卖弄。别人不问,自己却去告诉他,这叫做急躁;别人问一件事,却告诉他两件事,这叫做唠叨。急躁不对,唠叨也不对;而君子和人相处,回应别人时,问一答一,言必有中,恰到好处,就如同回声和回响一样。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出自《论语·宪问篇》,为己是修养自身,为人是获得别人的称赞。古之学者与今之学者由于学习的出发点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结果。一种是真修实练,一种是专做学问;一种是真想改变自己,把听来的道理马上用在自己身心上,发现不对的地方,马上对自己刀劈斧削,动真格的,这样练出来的才是心头上的真功夫;一种是听了道理以为自己懂了,甚至误以为自己做到了,于是就赶紧讲出去,以炫耀自己学问大,懂的多,可是身心却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故我。这样,“虽闻善言,不为己有,无所得于本心,自欺孰甚!”本来为学是为了提升自己,利益他人,却不幸走向了反面,变成文过饰非,自欺欺人,这实在是需要我们放在心里,再再警醒自己的!

钱穆先生说:“德必由内心修而后成,故必尊师博文,获闻嘉言懿训,而反体之于我心,潜修密诣,深造而默成之,始得为己之德。”德必须依着师长、广泛的听闻,把听到的道理反复体会在自己内心,躬行不言,默而成事,这样才能成就自己的道德。

阳明先生《传习录》说:“世之讲学者有二:有讲之以身心者,有讲之以口耳者。讲之以口耳,揣摸测度,求之影响者也。讲之以身心,行著习察,实有诸己者也。知此则知孔门之学矣。”用口耳来讲学的,揣测估摸,只是求他对别人产生影响。而用身心讲学的,他的学习和观察、行为,才确实是自己的德性。通过观察别人讲道理是出自“身心”还是出自“口耳”,你就知道了孔子教我们学什么了。也就是说善言只有融合于人的心性,才真正是孔门体道明道的大学问。

郑汝谐曰:“无所得而窃其名,故曰“”;有所闻而不蓄诸己,故曰“”。”自己没有收获感受而徒窃其名,称之为“贼”;有所听闻却不存养于身,称之为“弃”。钱穆先生曰:“德不弃人,而曰‘德之弃’,深言其无分于成德。”戴溪曰:“不穷本,何以进德?道听涂说,犹今谚所谓‘东畔听得,西畔去说’,更不究见本末由来,便以为是如此,虽圣人亦不能教也,此之谓自弃。”“道不远人”“为仁由己”,美好的品德从来不会遗弃每个人,关键是自己背弃违弃了德而不修,东边听来西边讲,这就是自弃其德。

【思考之二】反省自己是否有“道听途说”的问题

《四书反身录》曰:“道听涂说,乃书生通病,若余则殆有甚焉。读圣贤遗书,嘉言善行,非不饫闻,然不过讲习讨论,伴口度日而已,初何尝实体诸心、潜修密诣,以见之行耶?每读《论语》至此,惭悚跼蹐(jújí),不觉汗下。慎毋入耳出口,如流水沟,则幸矣。修德断当自默始,凡行有未至,不可徒说;即所行已至,又何待说,故善行为善言之证,不在说上。”

“道听涂说”是一般读书人的通病,就连作者李颙李二曲先生这样的大学者、思想家都感觉自己有过之而无不及,何况我们呢?修德一定从闭口不说开始,你做到了也不用你说,善的行为就是善言的证据,不在你说不说呀。

学了这则《论语》,我觉得自己就正在犯“道听途说”这种大毛病,做个文字搬运工,东拼西凑一篇文字,好像在学习,其实就是道听途说。学了这章真是惭愧恐惧。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就是为了提高自己,修养自己,一定要内化,再内化,要反复学,学反复,要自己去实践,自己去经历,跟儒家文化水乳交融,把它变成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不要变成是一种口号,一种时髦,或者是一种名利心。

学习儒家文化不是为了对别人说教,而是用来改变我自己生命的!

相关文章

  • 道听途说

    我并不是事件的经历者,只是聆听者,继而成为一个有趣故事的传递者。 ...

  • 道听途说

    {故事路边捡来的。只捡到一半。故事的主人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茶棚初稿: 骆驼负重前行。主人甚多,各有...

  • 道听途说

    好像谁也不能活的随心所欲,都是将将就就很多年就过去了。 我去过一些地方,遇见形形色色的人,说着真...

  • “道听途说”

    8月23日,在回去的高铁上,遇见了一位医学博士生导师,让我深刻明白什么是山外有山。 因为时间紧,我...

  • 道听途说

    在去门卫室取快递的时候,门卫老张有些叹息。我有些疑惑,递过去一根烟,心想:“每天听听小曲,看看新闻,闲来无事也经常...

  • 道听途说

    文/上海驿站 嘿!告诉你 东方小矮人又惹事了 习大大已下达全军总动员 哎!不要对别人说 房子要降价了 两只流浪猫午...

  • 道听途说

    取材自真实生活,感谢与他们的相遇。 1 你的爱不过如此 饿了么推广短信:爱你就是任性!4元大红包奉上。W评论说,你...

  • 道听途说

    今天下班后滞留在单位,单位里一位同事在侃大山,说她工作十年来的经历。我听后很感慨,觉得复杂。一是酒文化。她说她以前...

  • 道听途说

    一日,小贾在朋友圈里看到一条转发信息,内容大致:xx省级医院正在开展一项关爱健康的义诊活动,只要符合条件,就能获得...

  • 道听途说

    前几天的一次偶然交流让我了解到这看似平静的大学生活下其实有诸多暗流正在悄悄涌动。 两年前听到过一种言论,为什么清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听途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cs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