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送教下乡培训结束。活动告一段落,但心里很不宁静。
高武强老师的评课很直接,直接到基本上是在批课。
我想上课的几位老师心里肯定不好受。身为活动组织者,坐在台下,说真的,我的脸面也挂不住。作为语文战线的一名老兵,类似的观摩课我本人也大大小小上过十多次,作课人备课的穷思极想,殚精竭虑;打磨过程中否定之否定后的气急败坏与抓狂,作课前的辗转反侧寝食难安,没有经过这种活动的锤炼,精神上的磨砺,那种身心的付出,局外人是根本体会不到的。课可以批评,可以商榷,但作课人这种勇于承担,敢于展示的精神,尤其是在活动中所付出的心血值得每一位听课老师的尊敬!
对于这10节课,我们每位参与活动的人也都有自己的观感。在高老师尖锐批评过程中,会场上时有掌声应和,说明相当一部分老师也认可高老师的批评。平心而论,这几节课以我们的标准虽谈不上精彩纷呈,但每节课可圈点之处也比比皆是。我可以武断地说,这几节高老师眼中不太成功的课,我们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还上不到这个水平。当然,上不出这样的课,并不影响大家对课的观议与品评,手低眼高是很常见的现象。只是我们在认可高老师批评的同时,不要盲目跟风,妄自菲薄,全盘否定自己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高老师的批评是站在一个高位俯视我们的课堂,他多次提到批他们区里名师的课,名师的课也能被他批得体无完肤,何况我们。所以大家在批评的同时,也不要忘了从课例中汲取长处优点和可取之处,毕竟我们身边的优课才最接近我们的专业发展区,尤其是在剖析作课人课堂的时候别忘了反思自己的课堂,看看活动中的课,想想自己的课:“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肯定我们作课老师成绩的同时也得承认,高武强老师指出来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语文观、课堂观、学生观方面的问题确实在我们所有人的课堂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反思。
我们很多老师不太研究整个学段的语文知识体系,吃不透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目标定位笼统地照搬教参,一篇课文杂七杂八什么目标点都有,上几个课时,每个课时学什么练什么达到什么程度,心里没数,稀里糊涂不清晰。备课时没“心”,上课时就很容易丢“魂”。 上出来的课不是学一点是一点,把一点学深学透,不善于把点学透又想精彩总喜欢面面俱到,结果时间常常不够,浅尝辄止,给人浮光掠影慌里慌张走教案的感觉。这样把课“走”下来,让“学生站在舞台中央”指定成为一句空话。
其实我们一些老师平时的常态课有很多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还是行之有效的,本真简单务实。但一上研讨课一有人观课,在观感方面花费的心思就多了。总想精彩纷呈,真实的课堂哪有那么多精彩可看。为了好看,我们常常偏离了教学的本真,绕了弯路,不是偏了重点,就是多了环节,要么拔高了目标,要么滥用了媒体,教学环节设计目的不单纯,课堂不够纯净。课上的问题设计,活动设计,训练设计大招不断,而且都像模像样,但招式的背后少了语文教学的内力,效果就打了折扣,外行看看热闹还行,内行的老师还是能看出门道的。
生成性课堂教学这个名词对我们不陌生,我们也喊了好多年了,但这个名词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我们的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我们的课堂上。我们大都更关注于教学结果,只要学生答对了问题,难怕是死记硬背,“知道了”就权当学生“学会了”。须知学生“知道了”是会“忘掉”的,有些知识知道即可,有些知识光知道毫无用处,有些知识知道了和学会了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生成性教学关注结果,但更关注结果是如何达成的,换句话说,关注学生的发展比预定目标的达成更重要,一节课预设的目标没有达成,但一节课中,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发展,这课也绝对是有价值的课。理想中的精彩课堂,走进课堂时的孩子和走出课堂时的孩子应该不一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情感的丰盈,发展变化越明显课就越精彩。
本次研讨活动,高老师是洛阳师院请来专门“批评”我们的课的,苦口的大都是良药,如果我们几位作课教师心中有委屈和不快,特别希望能尽快消解和坦然。你们的付出,作过课的人都懂,课例所展现出来的闪光点所有人有目共睹,研讨课上的得失成败,相信我们教师的眼力,参与活动的人自有公论。也特别希望我们语文战线上所有的老师们通过本次活动,发扬成绩,坚守我们的优点,反思我们日常教学行为,正视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成长自己,服务好学生,成就我们的教育教学事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