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于孩子(一)
其实这个话题是我一直想写又不知该怎么去写,而恰巧最近因疫情在家无所事事,和父母聊得比较多,决定来个现身主义聊聊这个话题。
先从我的母亲讲起。我们家可以说是典型的一个扮红脸一个扮白脸,我妈呢,就是扮红脸这个,对我来说也是比较的严厉。小时候我那叫个不省心,不是和这个小伙伴打架了,就是和另一个小伙伴投瓜去了,要么就是像哈士奇一样泥里打滚去了,可以说是没少折腾我妈。不过别看我妈没怎么上过学,教育我还是很有一套,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我惯你吃、惯你穿,其他毛病我可不惯着你!”在这个中心纲领下,我几乎是慢慢开始走上正道,吃穿在当时农村家庭来说,我应该算中等偏上,但我要是和人打个架,作个其他妖,我妈必定将我狠狠教训一顿。其实慢慢的受我妈的影响,做什么事情都比较自觉,她主张的就是,活自己找着干、学习自己琢磨着学,别一天到晚叫这个人那个人的催上。
而后渐渐我也长大了,初高中叛逆期来了,只要一回家,安静不了两天就得作着和我妈吵一架,具体因为啥我还真现在记不清了,但可能也真的是母子连心,和我妈吵完后,自己心里特别难过,于是就学着哈巴狗的样子去哄我妈开心。于是就这样吵哄吵哄到上大学,我妈希望我大学不要走太远,希望我学个医或者读个军校。然而像大多同龄人一样,好不容易高考一次,一定考个省外的大学,离家远远地,脱离一下管束。于是我跑到了西安读大学,即使是读大学了,也是和我妈吵吵不停。其实我心里最明白不过的,我妈无论做什么都把我放在第一位、为我着想。然而天下的母亲好似都上辈子欠了自己孩子一样,要受到孩子的吵吵与不解。
我妈的几番劝导并没有改变我的想法,毕业后我还是选择留在了陕西工作,也几乎在8个多月的初次工作下,最终抵不住压力,妥协回了乡。回乡后选择了离家更近一点的城市工作,因为渐渐地开始醒悟,过往多少年的自己,总是活的那么的自私,没有顾及到父母的感情。更作为独生子女的自己,选择离家那么远对父母太过残忍。
其实生活既不是什么远方的诗和田野,也不是什么眼前的苟且与无奈,对父母来说,生活是给孩子最好的;对孩子来说,生活是给父母最贴心的。近而立之年的自己,变得更加的想念父母,虽然现在仍是会和我妈吵吵,而这些吵吵往往只能和我妈吵吵,而我妈也只能和我吵吵,这也是最亲之人之间的羁绊。我妈也年近50了,为我操心白了头,为我操心仍在工作,为这个仍在他乡无法在她膝下尽孝的儿子。也忽的想起了高中时一位老师说的一句话,人要是从老往小了活,基本上一辈子不会犯什么错。其实这句话自己理解下很切今天的题:越长大,越懂得父母;越长大,越只有父母能懂。
所以很想我妈,不是仅仅视频电话可以解了的那种想念。也正盼望着,这隔山隔水不隔情的生活能渐渐明朗,可以让父母都减减身上的压力,儿在他乡一切皆如愿,念母之心切切。
PS:父母之于孩子(二)将于下期讲述我与父亲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