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同样是一条寂寞凄凉的身影——《呼兰河传》萧红

同样是一条寂寞凄凉的身影——《呼兰河传》萧红

作者: 苍梧青苇 | 来源:发表于2018-06-22 10:57 被阅读0次

    同样是一条寂寞凄凉的身影——《呼兰河传》

        萧红寂寞和悲剧性的一生似乎更能使我有一种偏爱与同情,为生活所迫的才华,这短暂的一生,她死去的时候,恰好是此时我的这个年龄,这不平静的与不幸福的,漂荡颠簸的,被损害的,缺少爱,温暖与快乐人生,从童年,“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语,祖母用针刺我的手指《呼兰河传·第三章》”触不到的家庭的温暖,对幼小的敏感的伤害,唯一在黯淡的回忆里还有一点微弱的烛光一样暖意情意的是祖父和祖父一起那一段时光,祖父做的美味的肥鸭子,祖父的菜园子的无忧无虑的光景,懵懂的背诵着唐诗,问奇奇怪怪问题,白日里的呓语——

        萧红算是比较早在五四之后觉醒的现代女性,一个先觉者,在这样的女子有几乎无法反抗的命运的悲剧感,易卜生《玩偶之家》,女人是什么,社会的讨论,“娜拉出走以后”怎样?离开了家,在陌生的环境里像飞蓬一样游荡,遇到生命里不可割舍的羁绊,与萧军相知,追随鲁迅,靠一只笔,在贫苦里的稿纸上找生活,以自己敏感来写生活,把自己的经历和听到的写成一篇篇小说。

    鲁迅在《生死场》序言,对萧红的文学才华写出了这些话,“这自然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有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萧红的作品里写进了苦难里民族带来的“坚强和挣扎的力气”。鲁迅在这里强调了萧红女性作家的身份,以及小说的风格。

    《呼兰河传》是萧红1940年12月写完,离她去世不到一年,从书中我们感受了萧红的生命状态,“我家院子是荒凉的”,“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这多么萧条的字里行间,萧红的处境,寂寞,忧愁,荒凉,同样是张爱玲的对生命和世界独特的自己感受,带有城市市民生活色彩的,“生命是一张华美的席,上面爬满了虱子”,对于张爱玲的情感书写的“一个凄美苍凉的手势”,一种截然不同,阐述生活,生命,情感——

    此时身在香港,身体承受着病痛,身边一个人也没有相伴,像南渡后的李清照,苦闷,寂寞,徘徊,回忆里有淡淡的光,温暖的光,照亮和温暖眼前的路,窗玻璃,病床,回忆故乡,朴素率直的书写仿佛幽怨的凄婉的倾诉,回忆童年的温存的情感,温暖此时凄凉苦闷,和生活艰难痛苦。一个生动的真实的再现了东北那广袤的土地生存的农村里的黑暗,落后,凋敝,贫瘠,愚昧,萧索的生活和心灵世界,旧的传统意识,一些阴魂不散的鬼魂一样流淌在人的血液里,人性的扼杀,折磨,禁锢和残害,人像蝼蚁一样龌龊的生活着,萧红以一种冷静的笔描绘着,让人惊心动魄,心中自有压抑不住的愁闷,刻画了朽腹的皮囊和灵魂,浓郁的乡土气息,端木蕻良“在黑云压城的气势下生息着,喘息着,安息着”真实的图景。这是像群魔一样的小人物,被侮辱被损害,如此坚强和隐忍,生命力多么的顽强,卑贱,一种“原始性”的顽强,像垂死挣扎的困兽对生的渴望

    《呼》文笔带有了那五四乡土小说的文化气息,文字上散文化,抒情诗一样的风格,也有自己独创的文体风格,茅盾说:“一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文体是追随着鲁迅,废名,沈从文,对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她创造了一种诗意和叙事的交融(与沈从文相比,毕竟萧红没有那么广阔的生活经历和写作经验,在风土人情的描写,没有沈从文的精雕细琢,尽善尽美)

    《呼兰河传》除了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在精神上,也有不少盛举,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在萧红的回忆里,慢慢抒写,或浓或淡的笔触,或轻或重的哀愁,将自己再次沉浸在人情,人事,不乏幽默的场景,这是她自己心灵深处的安慰。

    写自己的祖母,祖父的欢乐时光,写二伯,写惊心动魄的小团圆媳妇的故事,写顽强的冯歪嘴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样是一条寂寞凄凉的身影——《呼兰河传》萧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fk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