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模式的起源
我们现在所沿用的K-12教育起源于18世纪的普鲁士。普鲁士人实施教育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培养独立思考的学生,而是炮制易于管理的国民和遵守纪律的劳动阶层。在当时,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思想上服从指挥,行动上掌握基本技能,他们可以在蓬勃发展的工业领域谋得一份工作。上百万人因此成为中产阶级,为德国成为工业强国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原动力。但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社会需要的不再是顺从且遵守纪律的体力劳动者,相反,创造力突出,充满好奇心并且能够自我引导的终身学习者往往脱颖而出。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学习需求。
考试与及格的谎言
学校教育将知识划分为便于管理的学科,这样的划分后患无穷。学生们得到暗示:每个知识点都是分散且毫无关联的。事实上,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且相辅相成,例如代数的学习需要算数作为基础,三角函数源于几何,而微积分和物理需要上述所有知识。前面模糊不清的理解会给后面的学习埋下隐患。而及格则是个天大的谎言,试想一下,在考试设计了所有的知识点的前提下,占总分75%或80%的成绩意味着学生有1/4的知识点没有掌握,这就如同开着一辆只有三个轮子的车往前走,或者是住在一栋只有1/4地基的房屋里。而事实上,试卷知识点的设置具有随机性,无法覆盖全部内容。即便是获得了总分95%的学生也不能算学的足够好,这5%的知识缺口会使成绩优异的学生突然无法理解更高难度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无法为每个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复习和补考,考试和作业更是扼杀创造力的元凶。每个人在解决问题时都具有“差异性”,但考试却只需要得出正确答案,这个结果无法反应学生的思维过程,但套用公式倒是能得到高分。
呼唤翻转课堂
学生的注意力最多可以持续15分钟左右,而课堂的时间则长达50~60分钟,这个过程中学生安静的坐在椅子上,被迫按照相同的节奏接收信息,这导致差生跟不上节奏,优等生觉得无聊。课堂的低效使学生不能正真掌握所学内容,在回家写作业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问题,这时他们孤立无援,没有人为他们答疑解惑,感到沮丧在所难免。这简直就是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倍受打击,就像萨尔曼的表妹纳迪雅一样,怀疑自己根本学不好这门课。既然课程可以录制成视频,而学生又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和时间自由的安排学习,那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听课,而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呢?这就是“翻转课堂“的概念: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在家中听课,然后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一起解决疑问。传统课堂上,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课后学生在写作业时又得不到帮助,翻转课堂一次就解决了两个问题,从经济成本的角度看,也尤为划算。
用事实说话
2007年,可汗学院不仅在YouTube上拥有了数千名学生,也开始走入真实的课堂。在半岛桥暑期课程的试点教学中,学生被分为两组:一组学生从五年级的知识开始学起,另一部分则从零开始。为期6周的课程结束之后,他们的学习效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像龟兔赛跑的故事一样,从”1+1“学起的学生缓慢前行,最终超越了对手。而那些看似占据了先机的学生当中有些人遇到了障碍,进步缓慢,无法掌握六年级或七年级的数学概念。这个实验充分的证明:填补学生的知识缺口不仅能节约时间,还能帮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汗学院随之声名大噪,在阿尔托斯学区的试点教学中,七年级”慢班“学生的平均分增长了106%,可汗学院获得盖茨基金会450万美元和谷歌200万美元的资助,逐渐发展壮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