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水木华晨
悟道:你未与他同频,你永远也不知他有多痛,如果你认为世上只有最痛苦的那人才称得上是最应悲伤的,那么这个世界只剩下最悲伤的了
小时候,我一个住在镇上的同班一年级小学同学叫娇,
经常被班主任树为反面老典,
主要是因为她爱哭泣,
迟到哭、考不好哭,
冬天天冷哭、夏天天热也哭,
见到小蚊虫哭,看到老鼠也哭等等……
哭就是她的家常便饭,
班主任经常将娇叫来办公室训话:
你这些算啥呀?
你不能做巨婴啊!
你瞧瞧某某女同学家在农村,
家里条件比你差多了,
她就是比你坚强,比你勇敢!
嗯,还有,想当年我……
似乎只要有了对比,对方的痛苦就变得不值一提。
这种比惨逻辑,很容易让人感受到不被理解的痛苦;
后来学校找来了娇的母亲,
母亲没有一句责骂,而是把女儿拥入怀中,
娇顿时停止了哭泣;
原来,娇的母亲40多岁才生了娇,
娇出生不久父亲就因病去世了,
娇从小就体弱多病,胆小,
还患有过敏症,
她最渴望就是被大人关注、理解……
我还有个朋友老车,
他有一个怪癖,就是“鞋控”,
我去了他家,
他家有一间屋子专门放了他的鞋子,
皮鞋、运动鞋、拖鞋、棉鞋、雪地靴等,
各式各样,似乎都是全新;
我问他究竟是为什么?
他说,上世纪70年代,
他从小跟农村奶奶过,
以前奶奶每年给他做两双鞋,冬夏各一双,
后来奶奶年纪大了,眼睛花了就做不了,
他就没鞋穿,特别是冬天他还穿了一双露脚趾头的单鞋;
那一年冬天,车顶着刺骨的寒风,
穿着一双破旧的单鞋,
走了10多里山路来找住在镇上的妈妈,
他想请妈妈帮他买一双棉鞋,
妈妈本来就与奶奶关系闹得很僵,
也连累待他不好,
就说,你这算啥唷?还有人冬天没鞋穿,
赤裸脚在雪地上走呢?!
这种比惨的安慰,
让车一下子掉入无依无靠的悲酸,
他蹲在墙角海啸般痛哭,好像要与整个世界悲哀沉沦,
这情景一直在他心里蒙上了很长的阴影,
于是,当他长大了有钱了,他就成了一名“鞋控”;
我还有位邻居家的花季女孩晓琦,
她刚上大二时失恋了,
她就给妈妈打电话倾诉了一下,
谁知却被妈妈一顿大骂:
喂,你这算什啥呢?
你也太没骨气、太脆弱了吧?!
想当年,你妈妈也失恋过,我也不像你这样熊包!
晓琦解释说,其实我就是想得到一点安慰而已,
“这有什么好安慰的!?”她妈妈“通”地给顶回去了,
“好像这个世界就你一个人谈过恋爱似的!”
自此,晓琦再也不与妈妈打电话交心了,
她说,当处在人生低谷,
只想倾诉一下,找一个情绪出口,
说实在的,如果能从父母的温存上找到救赎,
谁又那么傻,独自去挣扎、煎熬啊?
如果被父母不理解、不接纳的指责打爆,
那干嘛还要去撩这块伤口呢?
还不如一个人自闭、发呆!
这里我记得我的老师曾对我说过的一句话,
世界上本没有感同身受,
针不扎在自己的身上谁能知道痛呢?
所以,真不要用比惨的方式贬低别人的痛苦;
比如我还有位老朋友孟,
人到中年的他却遭遇了离婚、离职、病痛、
经济压力、亲朋背离等“命运群殴”,
他唯一的女儿在国外工作,也对他不理不睬,
孟有时夜深人静,发给女儿很多挂念的文字,
孟的女儿或不回或只回几个字敷衍了事,
世态炎凉,家事寒扉;
孟感觉掉进了人生的最底层;
一天,他孤单极了,就给他的另一个好朋友邵倾诉,
邵出于好心说,你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社会上比你痛的人多了去呢!
没想到,邵的一句话一下子戳中了孟的痛点,
他实指望倾诉一下释放心压,
未想到自己的痛在别人眼里并不被理解,
在邵的比惨式安慰下,
自己完全就像是一个杵拐杖的精神乞丐;
有位智者说,
人,是很难遇到一个人真正懂得自己的一个人,
鲁迅在《而已集》上说,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就是说,每个人沉溺于自己的生活,
人与人之间的悲欢状态是独立的、断裂的,
而更多人对别人的痛却报之于冷漠;
曾遇到一帮学识界朋友,
在谈起以上故事“遭遇”时,
一下子炸锅了,
他们的洞见如灼灼闪光,也霎那间驱离了我心中的阴霾:
洞见一:学会共情
没有共情的人就像色盲一样,
特别是在激烈社会角逐和生活高压下,
由于没经历过别人的苦,很难与别人感同身受,
总以为自己的价值观就是普世价值观,
总以为自己的感受可以代表所有人;
所以,学会共情,
因为懂得,
你就会像点穴一样触摸别人心底的柔软处;
因为慈悲,
就会提升你与这世界共融共生的能力,
成为一个情商高、受人喜爱与温暖的人;
洞见二:不带评判
有道是,推己及人的慈悲,才是一个人最贵的教养;
当我们面对倾诉者,
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责备他人的痛,
因为我们不是道德的制定者,
我们更没有权利去评价他人;
因为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
任何事情都可以多元看待;
比如对待孩子,
大家都明白,天底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
却不是每一对父母都能懂孩子;
试问,父母是否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是否在心底承认与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
是否懂得孩子情绪背后的心思?
洞见三:不要自恋或逃避
如果你本来就是无比自恋的人,
只在乎自己的痛苦那才是痛苦,
对于别人却不屑一顾,
那就无法面对倾诉者;
如果你从小就被父母忽视,
习惯了伤悲,
于是对倾诉者的痛也只能报以冷漠;
如果你觉得听了别人的诉说,自己翻越的智慧不够,
你可能就会转向用逃避或不回应来保护自己;
洞见之四:不要有过高期望值
南宋方岳在《别子才司令》中诗云: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作为倾诉者,
也不要一味希望所有人都能读懂你,
也许你的崩溃的理由很充分,
但在别人看来只是小题大作,
他们只充当看客或“法官”;
也许你一副穷途末路沦落的样子,
但人性是趋利避害的,
更多的人只会欣赏你从深沟里爬出来的风采,
却很少有人看见你坠入深渊里的绝望和呐喊;
洞见之五:做好情绪的输出
要防止情绪被转化为焦虑,
并且蔓延到整个生活中;
弗洛伊德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
它们只是被活埋了,
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其实,我们喊的痛更多只是一种情绪的输出,
所以,面对情绪我们不要筑坝,不要执着,不要压制;
多一点耐心,少一点不耐烦,
我们要通过同频共振,让高筑的情绪,温柔地流出;
洞见之六:不必强融
每个人都想找久谈不厌、相处不累的人,
可是如今很多人找遍了朋友圈,
却很难找到一位知音;
有道是,三观不合,不必同行;
只有频率相同的人,
才知你、懂你、在乎你;
频率不同的人,你执意与他强融,
他会觉得你就像一个还未断奶的孩子似的单纯无知,
到最后受伤的还是你自己;
这就是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吧;
庄子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所以,关键是做好自己
做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不要在不懂你的人身上浪费无谓的时间,
要将你身上那些与众不同的棱角,
打造成为你最强大的个性盔甲,
月遇从云, 花遇和风;
当你不再让人生被赋予沉重时,
你会发现,
原来,生活依然可以更加轻松、更加愉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