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小王子》。六岁的时候画了两幅画,第一幅被误认为“帽子”,第二幅清晰表达出“巨蟒吞象”后,他人们没有鼓励甚至让他“多关注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就这样小王子在六岁那年放弃了当画家的美好理想。
小孩子很轻易的容易被大人们改变或者放弃自己的理想。这有点像果树的修枝掐尖,也能感受到大人们对于后辈的指引多半是用自身大半辈子的试错经验,剖析和纠正归纳后,规劝。
理想之于成年人是个沉重的词汇。
信息网络发达的年代,十几岁的少年掌握的资讯和综合基础知识远超过大部分的中老年人。醉舞井阁半卷书,豪情壮志满怀,敢走敢闯敢“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青春期时期的叛逆,多缘于此。
人至中年,经历太多的不如意,家庭、责任和担当,生生把少年时候的豪情变换成靠谱稳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仿佛看到十年后的自己也会如此。
想到蒋捷《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储存的知识越多,眼界越开阔,越发觉得自己的渺小。找准了目标,梦想偶然天成的就变成了脚下的路,专注前行!
大人们给予我们的指导和建议都成为了一种借鉴,那我们究竟是忘记了自己的理想,还是理想变成了我们的坚持呢?

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