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体是宇宙间最精密又完美的全自动化机器,她拥有的功能神秘又浩瀚,可以媲美宇宙,是我们人类每个人都拥有的珍贵宝藏。只可惜很少有人能把自己的宝藏挖掘出来或者充分利用。
我们从出生开始,身体的神经系统就像一片没有开发的森林,森林中有水有山有生命,有很多宝贵的资源,具备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条件。婴儿的森林干净原生态,除了原始的吃喝拉撒外,其他的一切都等着我们一点一点的去开发,去挖掘宝藏。我们从第一次成功的把手指塞到嘴里开始,就踏上了开启宝藏之路。
我们人体的功能主要分为:听觉、视觉、触觉、嗅觉、运功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这些功能用于帮助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正常来说,孩子生下来的之后除了必须的生理需求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激活并整合这些功能。
激活并整合最重要的阶段是在6岁之前,只有当我们这些功能整合的相对协调的时候才能很好的胜任和完成各项知识的学习。如果在6岁之前没有很好的整合,那么孩子在上小学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读写障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困难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统失调。
举个例子,孩子坐在课堂上听课,看起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但需要的功能却是非常复杂的,需要他的前庭觉保待平衡,听觉要筛选重点,视觉可以在黑板与书本之间切换,运动觉控制手来记笔记,指挥嘴大声的表达出来……,光听课这么一件事情,几乎就使用了人体所有的功能,并且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让所有的功能互相配合协调,让完成的动作协调一致没有违和感,像同时发生的一样。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功能不配合,那么听课这件事就变得不一样了。比如,如果视觉不能快速切换,那么这个学生给老师的感觉就像上课在发呆,反应总是慢半拍。如果是前庭觉不好,这个孩子就没办法安静端正的坐在座位上,他会动来动去的找适合他自己的平衡,在老师的眼中他就是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而实际情况也确实如些,当孩子没办法完成“坐好”这个动作时,他会一直在努力的完成这项工作,而没办法去听老师讲了什么。
感统失调的孩子并不是故意不去完成家长或者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他没办法完成,因为他不具备完成这项工作的功能。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感统失调,只不过程度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而不利于当下社会主流的感统失调要想很好的生存在集体中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即使这部分的孩子拥有一些特定的强项,除非遇到懂他的人,否则他想快乐轻松的长大是很难的,不仅是对他个人还是对他的整个家庭都是灾难性的打击。
感统失调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能力和行为模式,还会影响人的心理。比如本体感差的人,总是找不到自己身体的边界,不能判断自己与物体之间的距离而无法预先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规避风险,经常出现无法绕过桌子撞到桌角让自己受伤或者看到前方的障碍物不能及时刹车而让自己撞上去的情况。心理上,本体感失调的人会心理界限不清,分不清楚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他人的事,会操心周围人的事情,甚至侵犯他人的边界也任人侵犯,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觉,这在人际关系中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如果一个孩子出生之后,他的成长环境不被破坏能够顺应成长的自然规律,不出意外的话,基本上他的感观是可以在6岁之前得到激活并整合的。但是现实中几乎没有了这样的理想环境,特别是现在的城市家庭与学校环境越来越多的限制了孩子的自然成长,无法给孩子提供一个让他们自然整合的条件。
整合成功的孩子可以很快很好的适应生存环境,能够完成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的学习任务,最终长成他该长成的样子。这个成长的环境包括:子宫环境、出生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
如果这些感官系统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那么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帮助他们完成整合的。感统失调不同于其他的人体疾病,人体有自愈功能,但是如果已经出现感统失调,那么感统失调是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动消失的,必须要通过一些方式去纠正,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否则感统失调可以伴随人的一生,给我们带来一些无法避免的困扰和心理创伤。
那么作为人类的我们,又有多少人对自己的这些功能是了解的呢?自己的这些功能是否是协调的呢?我们的功能有没有充分激活并互相配合发挥到最大的效果呢?对于失调的人来说,有些失调带来的困扰很大,而其实训练方法很简单,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而错过了很多的幸福时光。
![](https://img.haomeiwen.com/i2591207/4b06ca0b59fc78e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91207/41d665788a7ae84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