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篇》
关于拥有财富多少和有多少意义这个事,之前真的和朋友聊过很多次,但大部分时候,我的观点是和大家不一样的,大家也都不同意我。
因什么而起的话题呢?中国限制大额资金外汇,有些被“没收”,所以有钱人觉得很不安心,觉得国家政策有问题,觉得把钱放在国内不安全......
我曾经也被朋友邀请加入TA目前所谓的“事业”,可以赚很多钱的事业。当我问TA,你赚了很多钱以后要干嘛?没有任何思考,回答的很干脆,TA说:“我的梦想是开一个画廊。”
我一时语塞......
既然你有梦想,为何不现在就去实现,而是要等赚了很多钱以后?那你的梦想可能并不存在!真正有梦的人,不可能允许自己把时间、精力耗费在毫不相干的事情上,因为那份热情是藏不住的,你一定会干了再说。如果你没开干,那说明你还没找到,我的意思是,你还没找到你的梦想。
我一直认为,只要你有基本的生存条件,就可以做你自己想做的事,为什么要等到赚到足够多的钱才能做?
所以,一个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人却想要一个真正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人加入TA,这也太没有说服力了吧?言下之意,这很荒唐。
01
关于财富的意义
美国的一家创业公司,曾经发起过一个倡议——共享型经济。他们尝试降低开销,提高员工的最低工资,年薪从3.5万美元统一调整成7万美元。
降低开销是什么意思?这里并不是指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其实一家公司的固定成本基本都是真实发生的,不太可能说降低就有一个质的变化;这里的降低开销是指降低老板、股东的收益,把这部分收益回馈给员工。
这个举动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年后,公司业绩上涨了一倍。
对员工进行私访后,他们表示:工资上涨后,他们的工作意愿更高了,主动提出并参与到之前很头疼和棘手的工作中;他们更有责任感,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小孩一样珍惜。
增加年收入,带来的好处并不仅仅是公司业绩上涨,而是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一年之中,公司有11名员工的家里有孩子出生,有10名员工结婚。
这在之前,很多人有这个意愿,但是不敢尝试,因为没有能力负担。
如果大家整体的生活条件改善,整个氛围变得轻松,人们没有过多忧虑去担心自己的基本生存问题时,一定会更加投入到工作,就会对经济注入活力,这是一个正向的系统。
公司业绩上涨一倍,这是非常让人激动的事情。不过,L小姐更关注的是后者,关于人的部分,这件事其实解决了一个“社会问题”——现代人不婚不育、不谈恋爱的问题。
前面我们讲过很多次,经济体会决定人的价值观、婚恋观,虽然这是很私人的事,但这也是很公共的事,因为两性关系决定着社会的存续问题。
02
关于财富的权力
据日本NHK2010年报道,在经济大国美国,穷困人数在持续增加,大约7个人里面就有1个人生活十分窘困。事实也能看到,homeless(无家可归的人)越来越多,大街上的帐篷越来越多;后者,这些住在帐篷里的人并不是homeless,他们有工作,只是收入无法负担得起房租,只能住在大街上的帐篷里,这是发生在西雅图的真实情况。
与此同时,财富还在不断向富人阶层聚集。全世界最富有的62人所拥有的财富,相当于全球最贫穷的36亿人的财富总和。
美国是以自由、平等理念来治国,但巨大的贫富差距却与这一理念相悖,真正的平等,显然是不存在的。
美国的政府权力,相当程度来说是靠富人主导,总统选举耗资巨大,必须靠富人捐款来支持,富人阶层对政治的影响颇大,因为这和富人阶层的利益相关。美国过去20年(这份统计指2010年前的20年)的政府决策,大约有45%的决议与富人阶层的的话语权(意愿)有关。
03
真的需要那么多钱吗
有钱人会认为,他们的钱是拼了命赚来的,非常辛苦,承受了非常大的风险和代价,怎么可以分给别人呢?不能给穷人,不能给国家,这是他们的私人财产。
是的,这些都没错。他们完全拥有自主权。
我的问题是:要那么多钱做什么呢?
于我而言,能保障自己得体的生活开销就够了,真的需要那么多钱吗?
当然,这是我的个人价值观所决定的,并不要求大家都同意我。
有钱人会认为,他们的钱要留给后代。这也没有错,天经地义。在L小姐的概念里,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金钱,而是他们获取金钱的能力。前者在我看来,是残忍的,因为你剥夺了他们自力更生的权力,我们用爱的名义毁了他们的创造力。
尤其在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以后变成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也许,未来的人类,根本不需要金钱来交易,而是靠个体的信用等级,或者是体力、才艺去交换,所以,你留下一堆金钱有什么意义呢?
04
越有钱时越贪婪
这里想和大家提到一个概念,滴漏理论。
涓滴效应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与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这被称作是“涓滴效应”。
涓滴效应(trickle-down effect,又译作渗漏效应、滴漏效应)也称作“涓滴理论”(trickle-down theory,又译作利益均沾论、渗漏理论、滴漏理论)。
由此还有“涓滴经济学”(trickle down economics),常用来形容里根经济学,因为里根政府执行的经济政策认为,政府救济不是救助穷人最好的方法,应该通过经济增长使总财富增加,最终使穷人受益。
假设一个场景,这是富人们喜欢玩的一个环节。如今,我们在庆功宴或喜宴上经常看到。
一个放满香槟杯的桌面,杯子一层一层叠加排列,直到最上层只有一个杯子;这时,当你往最上面这个杯子倒酒时,酒杯会慢慢变满然后溢出,你一直倒,酒会一直溢出,第二层的杯子也满了,如果这个动作不停止,第三层、第四层、直到最后一层都会装满酒。
假如,我们把最上层的那支酒杯换成比较大的,重新来做这个加酒的动作,你会发现,一瓶香槟已经加完了,但这支酒杯还没装满,就不可能溢出,不可能流到第二层。
这个现象就是财富聚拢(经济学里没有这个概念,我自己瞎起的名字,大家能听懂就行)。
贫富差距就是这么来的。并不是穷人不努力,而是他们没有机会。
原本一瓶酒可以雨露均沾,每一层的人得到的时间先后有差别而已,先得本身已经占据时间优势,你可以比别人更有机会先获取更多有用资源。
但换了杯子后,除了最上层的那个人(自己都没喝饱),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机会。
当然,穷人有很多条件限制,现实压力让他们看起来有些像是“扶不起的阿斗”,但穷人绝对不是富人眼里“不努力的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有机会再阐述。
这就是资本主义,极少数人掌握全世界的财富。
05
贫富差距的后果
资本主义制度,在一个国家发展初期,是有极大好处的,总是要鼓励那些更努力和更聪明的人先发展,带动经济增长,整个环境变得积极时,短期内是可以起到互相激励、蓬勃发展的作用。当一部分人变得富有时,一个国家的财富总和就会增加,那么穷人也可以沾光,在这种情况下,里根经济学是对的,没有任何问题。
看到周围的人比自己富有后,能激起好胜心更加努力,经济学家认为,这种重复的过程能够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
但我们总是很容易忽视人性,人性是贪婪的,当一个人拥有财富时,他想拥有更多。最终,他会忘记当时他做一件事的初心,也会忘记,他其实不需要这么多财富,只是,他停不下来。
贫富差距已经超出了它所带来的正面效应的阈值,它最初只是想促使人们更加努力、督促人们进行改革,并以此来促进经济发展的,但当贫富差距过大,大到已经抵消了它所带来的正面意义和好处时,那这一制度就会处于危险之中。
如果按照这个模式发展下去,人类社会就会分裂,极少数人过着贵族生活,大部分人就会被这个社会抛弃。这在之前的文章《也许,你生活在一个被设计好的空间》阐述过,这里不再展开。
我们回到文章开篇那个话题,如果国家需要,捐给国家又如何?更不要说,非法经营被“没收”。这是一个法制社会,说“没收”一定言过其实了,政府绝对不可能莫名其妙“没收”你的任何钱款,肯定是你打了擦边球被发现,如果是被罚款、补缴税款的情况,那不是太正常不过的现象吗?
06
总结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中说:驱动市场经济的,是追求利益的利己心。
但大家不要忘了他还有另外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这本书的核心是:经济中不可或缺的,还有另外一个要素,那就是同理心。在经济活动中,要时常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损坏别人的利益,以此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现代资本主义,将同理心抛诸脑后,一昧追求自我利益,这无疑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贫富差距原本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现在,它是阻力、是威胁。
-THE END-
L小姐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