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里有一则文言文《学弈》,讲的是弈秋教两个人学习下围棋,其中一个同学专心致志地跟着师傅学习,另一个同学则三心二意,总是以为外面有天鹅要飞过,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前面那位认真的同学学有所成,后面那位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当然就很差劲了,这说明什么?是说第二个人的智力不如第一个人吗?肯定不是这样的。这则文言文充分说明了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学习东西来很快,不认真的孩子什么也学不会。
在课堂上,几十个孩子在听你的课,有多少孩子在下面讲小话或做小动作?有多少孩子人坐在教室,心却飞到了窗外?作为老师,如何来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如何让孩子更喜欢听你的课?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保持情绪高涨的状态。试想一下,当你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小脸涨得通红,小眼睛倍亮,激情满满地听老师讲课,这种状态你是不是感觉特别舒服,能达到这种状态,说明老师上的课很直观,很有激情。那么,光靠直观手段就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吗?不见得。要达成这种状态取决于许多因素——思维的素养和情感,学生的见闻的广度。老师讲的内容,学生事先已有了解,在讲的过程中,老师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力,让他们思考、质疑,孩子们调动头脑里的知识储备,把“仓库”里的“货物”运转起来,这样情绪就调动起来了,课堂注意力也集中了。
二是掌握注意力。——这是教师对儿童的思维施加的一种非常精细而微妙的作用。要想让学生上课有兴趣,老师讲的内容学生必须要熟悉,就好比别人跟你聊天,你们聊足球的事,但你对足球却一窍不通,对方聊得再有兴趣,你也感觉不到丝毫的热情。再聊下去,你会感觉到很无聊,你的注意力开始分散。上课跟这个是一样的道理,孩子的意识里事先和老师讲的内容“挂起钩来”,这样老师就能控制孩子的注意力。老师讲的内容,孩子有兴趣听,那么在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问、学生说对了可以赞赏,只要老师把知识的现象和本质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刺激孩子的大脑,让他们大脑里潜藏的知识苏醒过来,这样知识就活起来了。老师要抓住知识的交集点,让学生的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相结合,学生用第二套大纲的知识来支撑第一套大纲,学生思考起来越积极,学起来就越轻松,就越不会感到疲劳。
总的来讲,要想让孩子们提高课堂注意力,老师就要认真备教材,要让自己的课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感性知识,通过案例、思维导图、创设情境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让学生互动交流,互助学习,提高学生的表达力和沟通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听、说、讨论、提问、解答等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出现智力振奋的状态,那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