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认知偏差-第56号:虚幻的真相效应

认知偏差-第56号:虚幻的真相效应

作者: 钩三点心理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7-26 14:16 被阅读0次

认知偏差、偏见指的是在判断中偏离规范、理性的系统模式,目前在心理学、行为经济学之中进行了一些研究。

之前的效应,读者可以查看历史文章:

51个人类心理学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认知偏见:052-控制幻觉

认知偏差、认知偏见:非法转移谬误-有效性幻觉-虚幻相关性

056,Illusory Truth Effect 虚幻的真相效应,虚幻的真相效应是在反复接触后相信信息是正确的倾向。这种现象最初是在1977年维拉诺瓦大学和坦普尔大学的研究中发现的。在评估真相时,人们依赖于信息是否符合他们的理解或者是否感觉熟悉。它现在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政治方面,如果关于候选人的信息经常被重复,许多选民会认为这是真的。这种效应基本上可以用于任何公众舆论都很重要的行业。对信息接受者来讲,要牢记:你听到的信息的「流畅性」「频率」可能会转化为直觉。日常生活里的营销标语,都要尽量有所分辨。

示例:

1977年第一项有关该主题的研究,要求参与者在几周内判断合理陈述(其中一些是真的,其他是假的)的有效性。有些陈述是一周又一周重复的,参与者对这些陈述的信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而对非重复陈述的信心保持稳定。

原因分析——真相与内隐记忆的错觉:

似乎这种机制起因于“隐性记忆”。在之前的实验中,参与者认为他们之前已经看过的陈述是真实的——尽管事实上他们已被明确告知这些是错误的。简而言之,如果陈述似乎“熟悉”,它们似乎也是如此。虚幻的真相在没有明确和有意识记忆的情况下发生。它是隐性记忆的直接结果,潜意识(思维定势或思维惯性)是一种使用以前的经验来执行任务的机制。这是大脑用来节省能源的策略。

例如,当你系鞋带时会出现隐性记忆。首先,您将学习如何做到这一点。之后,您将自动机械地执行此任务。如果你必须系上鞋子之外的其他东西,你可能会使用相同的技术,即使它不是最好的方案。换句话说,您倾向于创建模型以便将它们应用于不同的情况。还记得那句话吗:“手里拿着锤子,看啥都是钉子”。

这种心理策略也适用于更抽象的现实,例如思想。这导致了虚幻的真相效应。这意味着,如果它看起来很熟悉并且与之前的经历相吻合,那么您更有可能相信一个想法或一种思维方式。这就存在做出不明智决定的风险。

潜在危害:

真理的幻觉有很多问题。就像古老的纳粹谚语所说的那样, “如果你经常重复谎言,它就变成了事实。”一个重复的陈述,即使它是错误的,也往往被认为是真实的。大多数人没有足够的兴趣或有资源来验证某些事情是否真实。

虚幻的真相,即大脑模型化处理问题的价值:

实际上,虚幻的真相效应是心灵所采取的捷径,以避免投入不必要努力。如果我们对所有想法和做过的事情进行分析,我们就会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筋疲力尽。这也是进化论的解答思路,人是想尽办法节约能量进行存活的生物,我们仍然存着,就意味着我们有适应过去环境的属性。为什么白天醒来而不是晚上醒来更好?我们应该在一天开始时吃早餐还是不吃任何东西?我们早餐吃什么,还是只是习惯吃什么?为了寻找真相而无法评估一切。这就是为什么人类的大脑会帮助你,并根据你学到的东西简单地组织信息。这是一种帮助你解决生活的策略。

虚幻的真相并没有使逻辑无效:

虚幻的真相效应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无论它有多强,它都不会使逻辑推理无效。这意味着您始终可以执行心理过程,以便您了解什么是真或假。这也意味着对心灵的操纵力量是有限的。当你决定不运用最高级的推理能力时,它只会让你陷入错觉。如果您决定使用它们,效果会被稀释。

如您所见,质疑自己脑中的某些真相会很有趣。你是否认为某些事情是真的,只是因为你多次听过它?或者这是真的,因为你有足够的证据可以相信它吗?比如,你的大脑只开发了10%?维生素C能治疗感冒?正如查理芒格所说:如果我要拥有一种观点,如果我不能够比全世界最聪明、最有能力、最有资格反驳这个观点的人更能够证否自己,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

当然了,选择对哪些观点进行审视,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正如雷茵霍尔德·尼布尔(这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一个著名的神学家)《宁静的祈祷文》中所写:

愿上帝赐予我平静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能接纳我无法改变的事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愿上帝赐予我勇气 能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事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并赐予我智慧 让我能分辨这两者的不同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生活中的建议:

如果您阅读的内容感觉恰到好处,但您不知道原因,请反思!

多伦多大学的心理学家林恩·哈希尔(Lynn Hasher)说:“重复使事情变得更加合理。”.....“当人们厌倦或被其他信息分心时,效果可能更强大。”  所以,当被消息包围住而感觉厌倦的时候,当对方变着法的重复时(如A说完,B重复,C继续 ,等等)请冷静!

阿道夫·希特勒也知道这项效应 ,“口号应该不断重复,直到最后一个人抓住这个想法,”他在Mein Kampf写道,所以,对你要重复的口号请及时反思其适用条件。

请在脑子里设想一个小人,一个雄鹰一样,天空翱翔,随时检视自己思维有可能陷阱的部分。

我们怎样才能反击谎言和虚假新闻呢?我们可能会认为我们应该提出并纠正错误信息,但事实证明,这可能会更多地助长虚假声明。纠正一个谎言的时候,只说明一次,不用理它,让它遗忘就好了,重复一次,就增加了一次谎言的合理性,反而产生“欲盖弥彰”。

解决方案:三明治澄清法!

约翰不是一个罪犯。约翰是罪犯吗?约翰是罪犯。无论如何表达,“约翰 ”与“罪犯”这两个词都会关联在一起。再比如,你借了钱给朋友A,你对A说,我现在不用钱;我现在用钱;你猜我现在用钱不?你不用还我钱....无论你怎么说,只要提到了钱,就会让对方知道你在催款。

那么,我们如何抑制谎言而不重复它们(防止它们进一步传播)呢?答案很简单:在举报虚假陈述时,始终以真相为先导。真相-揭露谎言-真相,三明治澄清法!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认知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是推动这一理念的最杰出人物之一 。他建议在报道谎言时,我们应该首先谈论真相。然后,在回到真相之前,我们应该简单地记下谎言。他有时将这个想法称为#TruthSandwich。

这种策略可能是对虚幻真相效应的成功解毒剂。 主要利用的是我们的记忆特性,我们记住开头和结尾比中间好得多,所以说出谎言——但确保我们把谎言放在中间,我们最不记得它——可以帮助我们确保对我们真实的事情实际上是。即,考虑这个框架:“事实是X,但有些人错误地声称Y,让我们专注于X。” 这是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记者、社交媒体大V、真相调查员和个人可以用来确保我们传播真理,而不是谎言。

比如:我们调阅了警方档案,证实约翰从没有犯罪记录,有些人却说他是个罪犯,实际上,他一直做好事,整个社区都对他的善心极为钦佩。

报告谎言时,事实总是应该先行。这样,我们的思想就会停止将“替代事实”与真实事实混为一谈。

待续......

相关文章

  • 认知偏差-第56号:虚幻的真相效应

    认知偏差、偏见指的是在判断中偏离规范、理性的系统模式,目前在心理学、行为经济学之中进行了一些研究。 之前的效应,读...

  • Power BI学习了这么久,你到达了哪个阶段?

    ​认知心理学有一个很有名的模型「达克效应」,全称邓宁-克鲁格效应,说的是认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

  • Power BI学习了这么久,你是否开悟了?

    认知心理学有一个很有名的模型「达克效应」,全称邓宁-克鲁格效应,说的是认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

  • 1213 “明目张胆”地面对自己的无知

    这张图描述的是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也称为达克效应,它是指一种认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往往会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

  • 改变认知的“达克效应”(转自南开大熊公众号)

    达克效应,全称为邓肯-克鲁格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往往有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错误地认为自己比真实情况...

  • 认知偏差的真相

    人与人的区别就是认知的区别,这个认知就是人学习与思考的深度不同,现代大多数人的认知都是国家、社会及家庭的灌输及复制...

  • 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源于大脑结构性的缺陷。他们分别是一致性偏差和禀赋效应偏差。当事实与认知不相符合的时候就会产生认知偏差。只有...

  • 认知迭代的工具

    一些常见的认知问题 相信直觉而非证据,代表性偏差,易得性偏差 人类自带的心理偏差,锚定效应,自利归因,“我的更好”...

  • 抄《认知突围》

    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往往只是个切片,对自己的影象是片面的。看人也会有认知偏差。心理学有“首位效应”“晕轮效应”。记忆是...

  • 认知偏差二|锚定效应

    先来看个这样的场景: —老板,这个项目需要20万。—不行,顶多给你2万 重来一次。 —老板,这个项目需要200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偏差-第56号:虚幻的真相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or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