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明桑代克、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等联结派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根据对各种动物实验的结果提出,认为学习的实质时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所谓学习就是在一定情境的影响下,唤起“原本联结”中的一种联结倾向,并使之加强。联结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到最后成功的过程,而不是通过推理而顿悟的过程。三个重要的学习律:
1,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当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防止就会引起烦恼。
2,练习律。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系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
3,效果律。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此理论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心理学生的延申。弱点是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学习,无法解释人类的认知学习,抹杀了人的学习主动性。)
(二)巴普洛夫与华生的经典型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条件反射是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重复呈现给有机体后,在单独呈现条件刺激的情况下,也能引起有机体作出原来只能由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成“暂时性神经联系”,条件反射实际上是一种普遍的学习现象,学习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学习过程就是对条件刺激产生泛化、分化和消化的过程。
美国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把学习看成是形成条件反射即S-R联结的观点推向极端。他认为心理学必须只研究哪些能够用刺激和反应术语客观地加以描述的动作,习惯的形成,习惯的联合等,主张把行为分解为刺激反应单元进行研究。他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人们是通过条件反射形成各种行为的,主张频因律和近因律。频因律是指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的越多,习惯形成的就越快,练习次数在习惯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近因律是指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接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有效的反应总是最后一个。
(巴甫洛夫重视探讨动物和人的行为与高神经活动的关系,及其本质差异,不否认意识,华生注重肌肉和腺体的生理学,混淆了人与动物的界限,抹杀人类思维特点,根本否定意识和主观世界的存在。)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和强化理论。他认为所以的行为都可以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而操作性行为时由有机体自发的。他把条件反射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时刺激-反应的联结,认为反应是由刺激一起的,而操作性条件学习则是操作-强化的过程,重要的是跟随操作后的强化。强化理论是斯金纳操作性学习理论的重要部分和基础,认为学习的发生,变化都是强化的结果,要控制人的行为,就要设法控制对行为的强化。有机体行为的结果(刺激)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在某一情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该刺激产生的作用称为正强化。负强化指某种刺激在有机体做出一个操作反应后消失,反应概率增加,该刺激产生的作用就是负强化,它与在一定反应后呈现厌恶刺激使反应概率降低或终止的惩罚是不同的。(固定间隔、固定比例,可变间隔、可变比例的四种强化对学习的效果,提出强化程式的研究的意义,他的程序教学思想实质就是他的强化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批评:以操作性条件作用解释一切学习行为过于偏狭,忽略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