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忍受着苦难
——《古船》读后感
这个周,我有幸读了张炜的《古船》,有幸从另一个角度重新看待上世纪下半叶中国农村的剧变。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洼狸镇,千年前曾是古莱子国的首都,只不过这里已经没有昔日的繁华景象,只留下一段城墙静静叙说着这里的故事。
故事的主要人物围绕着隋家第二代,隋抱朴,隋见素和隋含章三人展开,详细的叙述了洼狸镇高顶街隋赵李三大家族近四十年的恩怨纠葛,并以这些人的爱恨情仇作为切点,映射中国社会二十世纪下半叶发生的种种变化。
除了隋家的三个主要人物,这本小说还不遗余力的细致入微的刻画了隋不召,四爷爷,赵多多,闹闹,大喜,小葵,隋迎之,李知常,张王氏等等等等,形形色色的各色人物。
按照我梳理的故事来看,这部小说记录的故事从1946年前后的还乡团事件,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浪潮新旧变换。
其实,我一开始是并不适应这本小说的叙述方式的。张炜在小说中写的故事时间线是混乱的,故事也比较混乱,有的时候还有好几个事件同时发生,同时叙述。但是还未读几章,我就深深的爱上了这种叙述的方式,这种叙述方式带给我的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剥离感,我反而还感觉读完之后对这个故事的脉络有了一个更为一个深刻的理解,对于在故事中参与的人物,有了一种更多的体会感,或者说人物会一点一点的变得更加立体,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个立体的人物对着一个还并未仔细了解的人物发生的故事,重读之后,便会感觉其人物行为的内在合理性。可能是由于我的阅读过程比较粗糙。在我的潜意识中,我认为张炜在排列这些故事是有他自己的逻辑的,可是我对于他叙事过程之中的逻辑并没有把握出来。这并不意味着他写的没有逻辑,只是我还并不能通过一种完整而又全面的词语或者说是句子来概括它。
在小说中,有一条隐藏的线我比较感兴趣,就是隋家两代人都先后不同的算账,一开始是隋迎之,活到最后开始算账,他算的是老隋家前几代欠的账。算完帐就开始还账,骑着枣红马还了两回账,死在第二次还账回来的路上。第二个开始算账的是隋家二少爷隋见素,他算的是赵多多的粉丝大厂的账,他不停的算,算到累到。最后还是在粉丝厂的重新承包大会上输给了赵多多。最后算账的是隋抱朴,他算的是整个洼狸镇受过的苦难,遇到的不幸。他的这笔账算的最大,也最不容易算完。洼狸镇很小,小到仅仅是一个不知名的小镇。洼狸镇又很大,达到透过它可以一窥社会的发展变化。
我看到了人性,看到了人性的复杂,看到了人性的多样。更看到了透过人性之后赤裸裸的欲望。生存的欲望,性的欲望,暴力的欲望,各种各样的欲望,不断交织,不断混杂。一种欲望会压制另一种欲望,一个念头会驱散另一个念头。
在这四十年中,洼狸镇风云变幻,但是还是有不变的,或者说是,变得少的,变得慢的。老隋家的老磨坊。那座老磨静静的坐落在芦菁河上,安静而又安详。他默默看着洼狸镇的变换,默默承受着变换带来的苦痛。正如同坐在老磨坊中的抱朴一样,他也默默在忍受着,在忍耐着,忍耐着一切又一切。
我觉得张炜就是希望我们通过这部小说,去重新回望那段岁月,那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这里面的故事不短,但是很耐人寻味,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我相信,我现在读这本书的感觉,和再过十几年,我再读它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没有一定的感受,没有一段曾经让你难过,让你流泪的岁月,你是绝对不会体会到那文字之下的炽热的感情的,那里面包含着辛酸,包含着忍耐,包含着无奈,包含着这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最为朴素而又真挚的感情。我想,这一定也是作者想要传递的吧。
拿抱朴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我们满身都是看不见的锁链,紧紧地缚着。不过我再不会服输,我会一路挣脱着往前走。哪怕我的胳膊被这些锁链捆折了,双手淌血,我还是要挣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