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基建”是一个什么概念?将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什么作用?“新基建”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目前“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基建并非是新提出的概念,早在2018年国家就曾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新基建不同于旧基建的修桥铺路盖房子,而是立足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它既是基建,同时又是新兴产业。
在新基建中首先要明确的是5G的核心地位,5G是新基建中的通用基础设施,新基建应该围绕5G发展新的通用技术。新基建要实现可以带来经济增长的“技术效应”和“配置效应”,核心在于“新”的通用科技及其应用,并且顺应世界经济加速向数字和智能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新”科技的特点,基础都离不开互联网,由5G的特性可以看出新基建主要应用场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包括制造、能源、交通、医疗以及教育等行业。“新基建”一头连着巨大的投资需求,一头牵着不断升级的企业市场。无论对短期的防控疫情、稳定增长,还是长期赋能智慧经济、推动产业变革,都将发挥巨大作用。
在今年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力推新基建,报告把“新基建”等建设,放在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方略举措地位来看待。从我国经济运行的现实情况看,在今年的特殊背景下,通过发起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来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消费是必然之举;通过加大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建设,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生产力转化为发展力,将在促消费惠民生调结构增后劲上起到重要作用。现在,新一轮信息技术正加速全球竞争力版图的重塑,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和4G宽带网络,5G基站超过20万个,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所以说,此时此刻布局“新基建”既是立足当下应对挑战的突破口,也是着眼未来适应变局中的关键之举。
新基建从短期看可以为稳经济、稳增长助力,从长远看可以激发更多新需求、创造更多新业态,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基建”将对我国的投资具有拉动性的作用,预计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同时,也能从供给端赋能生产、消费、社会治理等领域,提高多个领域的效率。中国信通院报告显示,预计2020年至2025年我国5G商用间接拉动的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
新基建能否真正“新”起来,不仅仅在于全新项目的投资、研发与应用,同时能够弥补我国产业领域多年来相关技术短板也是一种“新”。“新基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新基建中的“新”,一方面要具有长远的眼光,追求技术的引领地位,以带动整个产业技术水平的持续升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现实的短板,脚踏实地地夯实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当前,我们要通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其赋能作用,激发更多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这样我们就可以牢牢把握住机遇,增强有效化解挑战的能力,创造出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美好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