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维补丁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作者: 简百作 | 来源:发表于2021-02-07 14:22 被阅读0次

    知乎上有人问,大家理想中的大学应该是怎样的?一个高赞回答是:“是蔡元培治下的北大,是梅贻琦治下的清华,是傅斯年治下的台大,是竺可桢治下的浙大,是刘道玉治下的武大。”

    规则:民国初年,北大都是男学生,没有女学生,蔡元培任校长后,才开始录取女生。有人质问蔡元培:录取女生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不向教育部请示?蔡元培答:因为压根就没有不得招收女生的禁令,所以就没必要请示....不被法律禁止的,就是允许的,这是民国时代大师风骨的精神理念,也是社会游戏的基本规则。

    宣传:1940年,教育家潘光且发表《再论宣传不是教育》,称:教育与宣传的最大区别,在于教育注重启发,宣传依靠灌输。但当前从事教育的人却将二者混为一谈。所谓教育成了宣传;所谓教师,就成了宣传家;所谓学校,就成了宣传家钩心斗角出奇制胜的场合。教育界本应有的思想独立、学术自由等品质,则无从谈起。

    效果:刘文典,国学大师。学生陶光来看他,进门就被他破口大骂:懒虫,没出息,不求上进!骂得陶光勃然大怒。忽然间刘文典可怜兮兮地说:我就靠你成名成家,作为吹牛的本钱,你不理解我的苦心,你忍心叫我绝望吗?此话一说,陶光大喜,马上给老师上茶....教育或管理,胡萝卜加大棒的法子,比单一式效果更好。

    方式:开放式教育增进智力,封闭式教育降低智商。比如说学哥伦布航海,封闭式教育会要求背诵此事的伟大意义,你背得越明白,智商降得越快。开放式教育让你看哥伦布的日记,然后向:如果这日记是水手写的,会怎么写?如果这日记是当地土著人写的,又会怎样写?你的思路就这样开启,求知的兴趣也在增长。

    理念:1937年,为保留文化火种,大学南渡长沙。蒋梦麟与张伯苓两位校长去巡查学生宿舍,发现房屋破败。蒋梦麟说:不能让学生住这种地方。张伯苓说:不对,就应该让学生住这种地方。蒋梦麟说:我不会让自己孩子住在这里的。张伯苓说:倘若是我的孩子,一定要让他住在这种地..两种教育理念,你支持哪一个?

    教养:林肯出门,一个破衣烂衫的老乞丐向他行礼,林肯停下,脱帽致意,这个叫教养。教是外部力量的施加,养是内心的自我培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激活你内心的自尊意识,赋予被教育者以人生的责任,与追求思想境界的崇高自由。教育如果不以此为目标,就会成为死板僵化的东西,让受教育者只感受到痛苦。

    良知:教育旨在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与自尊。一且教育误入歧途,以群体替代个体,无视个体的独立性,漠视个体权利,片面强调牺牲,尤其是毫无意义的牺牲,就会导致个体尊严丧失。丧失尊严的个体所构成的群体,必然是缺乏良知,趋奉权力意志,沦为暴力的附庸。

    意义:所谓教育,是教导孩子做一个有良知、有尊严的人。良知就是不做昧心的事。尊严就是不做丢脸的事。真正赋予我们智慧的,是我们有意识的自我学习。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找出来这些热爱学习的人,为他们提供一条上升的通道。

    思辨:龙应台说....教育的目的无他,就是教会一个人如何评估事证,如何判断虚实,如何厘清真假,如何分辨事实和虚构....对社会最大的挑战毋宁就是人民思辨的能力。在黑与白之间,出现众多层次的灰色,如何判定是非真假成为全民课题,更凸显一个事实:没有思辨能力的民族,只能往一个方向走,就是沉论。

    先哲:梁启超认为,教育应该分为智育、情育和意育三部分。智育教知识,目的是达到知者不惑。情育养完美的人格,目的是达到仁者不忧。意育是磨炼人的意志,目的是达到勇者不惧....现在想想,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知识、人格与勇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usz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