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以作文见长。
填同学录的时候“理想”一栏一水儿写的“作家”,小伙伴们给我的留言也多是“祝你早日成为一位作家!“
现在想想,当年的我们多么天真无邪。
学了中文出来,我的作家梦基本就破碎了。
但是宿命这个东西,悬在天上,长在血里,你总以为你忘记了,其实它就像你的影子,只要有光,它就冒出来,紧紧挨着你,严丝合缝。
前几日,妈妈转给我看一篇文章,是说我家乡的。
母上大人曰:“了则了矣,美却未美。”意思是这篇文章虽然很有熟悉感,然文笔不佳,甚憾甚憾。
而实际上母上大人的原话是: “文笔并不上乘,但也还亲切。”
(由此可见我大中文的博大精深,同样一句话,颠过来倒过去讲的虽然还是同一件事情,但意思却不是同一个意思。)
这些撇开不谈,我当即反应:“回头我也来整一篇。”
母心甚悦。
于是过几日,我果然攒成一文。
在我看来,亦是“了则了矣,美却未美”,了的是对母上大人的承诺,却总是有种意犹未尽之感。
然让我再写,或许我也写不出什么花来,索性配上照片若干,上传,交差。
母上大人阅后,给我“一百个赞”,我窃笑不已。
故事到了这里,拿来佐饭,也只得一个“寡淡无味”的评价还算中肯。
所以故事不会只到这里。
我再没想到,会收到母上大人亲自打赏的二十块钱,这是我第一次收到别人打赏的钱。
就好像一个叫花子,镇日里总是受人白眼,手推脚踹,一日突然有人拿了个白面馒头捧给你,除了受宠若惊,你还能感到些什么呢?
虽然我的作家梦已经破灭了,但是鬻文为生什么的总归是我将要走的一条路,我没有想到,在这条路上,竟然是我的父母给了我第一笔赏金。
而仅仅就是一个月前,他们甚至还不会使用微信钱包!
有时真觉得父母的爱,实是这世上至纯至深,结草衔环,亦是无以回报。
父母年岁已经很大了,他们读书的时候还没有现在的汉语拼音,所以刚开始有手机的时候,发短信这件事情,对于不会拼音又不会电脑的他们,实在是平生一大难事。
然而为了与我互通消息,他们翻出了我的小学课本,又把拼音表大大地抄在纸上,挂在墙上,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开始从头学起。
事到如今,我也很少去想这个过程有多么艰难,对于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学会拼音的我来说,或许这实在是件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事情,我却忘了,自己学了多久,也忘了,父母早已经不再年轻。
现在想到这里,不禁觉得自己是多么傲慢的人啊。
总是埋怨不被理解,却不知道,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在我从未注意的地方,他们一直以他们的方式,一点一点地,努力向我靠近。
记得小时候,读朱自清的《背影》,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或许我老迈的父母也是这样两手攀着我眷恋的繁华世界,两脚向上缩,希冀能够距离我更近一点,懂得我更多一点吧。
晚上妈妈又发来微信,说:“哈哈。你收到了吗?爸爸也想打赏给你,但他没有你的微信。”
我才想起来,我从来也没有加过爸爸的微信。
我的泪也不禁要流下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