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本回源,识得来时路
曾经有一个儿时的画面被我赋意为温馨一刻,很多年很多年,而今天却才真正看清它的完整样子。
那时的我只有两三岁的样子吧,在一个夏日的日落时刻,大人们围坐在邻居家的院子里聊天,我在一边玩耍(邻居家有爷爷,奶奶,两个姑姑和一个叔叔,我觉得他们就是自己的亲人,他们也对我特别照顾)。
当玩耍中的我,猛抬头发现西方山边又大又圆又红的太阳时,特别兴奋,估计可以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相媲美,我有点手舞足蹈,一边跳,一边叫,一边用手指着落日,大声地叫着和大人们分享:“看 看,西边的太阳出来了”…大人们一阵哄笑,指正我:不是太阳出来了,而是太阳要落山了。他们说完就自顾聊天去了,留下我一个人发呆…
在我后来的人生中,我每次想到这个画面,总是觉得那是一个很温暖的午后时光。人与人之间紧密连接,其乐融融,和谐有爱。也会想念那时的邻居,记起他们的友善(在我小学阶段,他们搬回老家,姑姑叔叔最近两年见过,而爷爷奶奶再也没有见过),同时也会感叹人情越来越淡泊,因为长大后再也没有遇到这样的邻居。
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几十年以后, 在今晚的写作疗遇课里,那个完美的画面竟然被打破,有了不同的面相,呈现了不同的意义。
一方面,我看到了那个小女孩的可爱,那么愿意分享,也看到了她为自己分不清日出日落,还急于分享被大人嘲笑,所体验到的羞耻感,无助感,和孤独感。
另一方面,我联想到,我成长过程中不愿意出头露面,不敢轻易表达自己想法的模式和儿时的这段经历势必有一定关系。
是啊,每一个当下的自己都是由过去经历所塑造的,不是吗?
看到这些,没有伤感,反倒有一点点窃喜,因为我对自己又多了一份理解,原来如此!我在多年探索自己的路上又深入了一点,真的该恭喜自己。
我看到了那个小小的我,被扑凉水,受打击,被忽视,独自承受那一部分羞耻的不容易,我不再苛责她,我想抱抱她。
因为有一个抱持的场域,那儿时的记忆故事才有机会打开美丽的封面,进入故事的核心,呈现它的另一面,送给我一个丑陋的礼物,说它丑陋是因为它暴露了我的羞耻感,说它是礼物是因为它溯本回源,让我看到真实的自己。
突然有一种蓦然回首,原来你在那里的感觉,我一直找不到的那种莫名的孤独感的来源,没想到它的一部分藏在一个美丽的画面之下。
每一次对创伤的看见就是一个疗遇的机会,我知道,我现在不是那个无助的小女孩,我是成年人我可以权衡利弊,我有自己的选择。
人无完人,我不必苛责自己,我可以犯错,我可以做回曾经那个愿意表达,喜欢分享的自己,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也开始这样做,我把自己的简书链接发在同学群里,我放下羞耻,直言我需要被关注,我需要被肯定,我需要被支持,当下我接纳我就是一个这样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