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随感
对于12月7号,8号,9号的三天里,可以说是一场来自全国各地语文教学方面的优秀教师的盛宴。从一开始就抱着学习、聆听的态度去感受各位大咖专家和优秀教师的讲座与教学。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深度语文:与生命深度共鸣,那对于小说文本的深度解读确实非常需要专家来对在座的教师们有一个过程与方法上的引导。我们如何去解读文本,当然不同的文本有着不同的解读方法,要么是去抱着固守的姿态去死板的解读,要么怀有一种开放的、解放的态度去解读文本,并对禁锢的内容解读持有批判的口吻。当然还有一种处于中庸状态的解读,不同的读者在不同的处境、年龄阶段、阅历的深浅都会影响或者说品读出不一样的情感和思想来。但是这种解读既会获得最新的体验,也会失去一些文本所蕴含的原有的味道。
运城随感
一身干练、思维敏捷、犹如艺术家造型风范的干国祥提到解读文本首先要站在解读的立场上,虽然对于这句好话的理解不到位,甚至可以说是不懂。因为这对于缺乏教学经验的我来说,简直就是把一盘美食盛放在不懂美味的人面前,顿时让我感觉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无法感受到这盘美食其中的魅力,唯一的感觉只会是觉得自己是个肤浅的再也不能肤浅的人。我觉得解读文本并不是把一篇文章拆解的七零八落,毕竟作者创作的意图是比较明显或者隐秘较深,但是这都离不开紧扣文本,品味语言,揣摩作者的主题或思想情感。因为作者会借助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以及以自己为原型去创造,然后通过想象、联想等方法用精妙绝伦、最能表达自己意愿的文字来创达一种精神。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刻品味每一个字或者词、句子,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语而不是用其他的词语,为什么当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种心灵触动,猛然醒悟的感觉,觉得这种体会似曾相识过,但是被作者这么一说还真是表达与渲染的淋漓尽致。
运城随感
具备法学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强、善于思辨特点的谌洪果的文本解读的视野,似乎更是诠释了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读者在读之前会有一种期待视野,好像是已经对文本持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当然中间会与作者的灵魂相互碰撞摩擦,然后产生心灵深处的触动。而且读者要把握好自己最初品味到的那点感受,那是弥足珍贵的,说不定等你再次去读的时候,可能就没有那种感觉了。教师带着学生去解读文本的时候就要把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达到一个制高点,不是把我们自己所读出来的东西毫不吝啬的展现在学生的面。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白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学生。学生的思维活跃真的是很神奇的,每一个学生都闪现思维的火花,需要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进一步的升华。每一个思想的汇聚最后成为美丽花朵的绽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所读到的文本感受可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万花齐放的。他们会对文本进行提问,问题会有深浅不一,或者是形式与主题的讨论,对于所提问题的初衷或理由是什么?尝试让学生去思考,并循序渐进的引着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文章的中心和顶端。
运城随感
而对语文充满热情、拥有教学男神特质的王开东的“深度语文,在理想与分数之间”这个话题可能对当下教育出现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抉择,教师面对这种不容趋避的矛盾心理的“病”应该说是一种实质性的良药。很多教师甚至是我也很希望学生能够对学习持愉快的姿态,健康成长。但是现在看到大多数学生喜欢语文但不喜欢语文课的现象以及整日奔波穿梭于学校枯燥乏味与补课浪费时间里。如果在学校里没有学到更好的东西,就别想着能在补习班学到更深或有效的学习,我敢说很多家长只给孩子报了补习班,晚上熬夜学生,原本休息的周末时间也无情的被学习与补课占用。其实说到底,这也无偿不是一种浪费时间与生命。虽然教师与家长都是为了学生费心费力却不讨好,无疑是莫大的伤害。分数是任何一个教师、家长、学生都力所追求的趋势,只是为了今后能够考入更好的、更理想的大学。绝不回避分数确实是每个教师所必须面对的事实。这个就需要教师去唤醒与激发学生的生命激情,年轻的生命不应该被埋没,采用一种愉快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可以转变教学方法和学生、作者、文本进行课堂上的深刻对话,以学生能够愉快学习为主要目标,教师与学生思想的河流彼此互相灌溉,深度语文不要求狭义的理解有多深,而是丰富。我们不能对“深度语文”中的“深”进行表面层次的理解,并不是说挖掘到多深才算合适,丰富才是最好的诠释。每个学生的思维真得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有时候教师甚至都会觉得有点逊色,所以鼓励学生去创造性思维,强化学生的口头表达,文字练笔以及生生之间的探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与点拨学生如何更深入的理解文本,这些都能达到我们所预期的设想。
运城随感
沉稳含蓄的魏智渊所谈到的深度语文,深在哪里?又是对文本解读进入一种更全面,更容易接受的理解。深度语文需要深度教师来执行,这要求教师足够强大才能超越孩子的发展。做一个热爱语文,热爱学生的老师是何等的不易,只有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激发学习热情与兴趣。不要剥夺学生脑袋里的各种随想,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自己的表达与别人与众不同。课堂的精彩性对话来自差别性。正因为有每个学生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观点、意见才能让课堂活起来,从问题着手来一步一步地探索文本,解读文本。“发现学生的特质,教师去陪伴成长,去一起发展这种特质,学生会容易快乐学习”。这句话说的很在理,我们不能低估学生的每一个思想的火花,教师就是帮助学生把这个火花点燃呈现出灿烂。我们是不是担心、害怕耽误课时,追求节奏而忘了去鼓励学生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写随感,那就一定要坚持下去,有些思想真的是令教师感到出乎意料甚至有点淡淡的佩服。
运城随感
接下来八位执教老师的授课也真得是值得我们去观摩与反思的。王欢的《智取生辰纲》、严盈侠的《项链》、吴传莹的《刘姥姥进大观园》、李争红的《范进中举》、曹晓丽的《孔乙己》、杨超的《变色龙》、谌志惠的《麦琪的礼物》、杨风的《三顾茅庐》,总体给我的感受就是紧扣文本,以学生对文本提出的问题或者人物形象的感受来一步一步进入文本,学生要在文本中找到所提问题的依据,对作者的语言运用进行揣摩与品味,为什么作者用这个词或者句子去表达。这样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与感知,大部分教师可能对于提前预习文本这个任务只是安排布置给了学生,却没有给学生说明预习什么,如何去预习。所以,这样看来,对学生进行提前的预习辅导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之后的课堂就足够学生阐述自己的思想。用谈笑风生、务实全面、细心敏锐、游刃有余、目标清晰、言简意赅 、 耐心有爱、博古通今来分别形容他们的教学风采,可能有点不到位,因为他们是非常优秀的老师,仅仅一词不能诠释内涵。所以,对于教学专业素养和文化学识方面的素养及其他方面非常欠缺的我来说,这种专家和优秀教师的风度也是我一直憧憬与向往的。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是至今未变的梦想,曾经因为遇到一些教育教学问题迷茫徘徊过,甚至摇动了内心的那份坚守。今天,这场运城国际学校的魅力,说实话让我重拾了对语文教学的坚持,原来语文可以这样教,学生也可以这样愉快的玩耍与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就如同朋友,可以读书,畅谈梦想,玩音乐,个个都充满了作为教师和学生本有的青春与快乐。墙上的照片是学生学习生活丰富多彩的体现,我看到了一个学生本该有美好年华,她们放飞梦想,没有因为分数而放弃了内心最初的梦想。这样理想的教学模式我是很喜欢的,我不愿意看到教师和学生上完课很累,最后什么也没有学到,渐渐地开始厌烦了学习这项非常有意思的人生的必修课。今后我也会尝试并不断思考如何和学生一起愉快学习,并且很享受这个过程,运城之行收获很多,这里的老师学识渊博、自然亲切、出口成章、满腹经纶、这里的学生可爱活波,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为了去更好的吸收我要进行不断地成长与提升。感受虽浅,本是初心,语言略显逊色,情感却真挚。希望今后还能有机会与“深度语文”见面,“教学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深度语文,虽然我不会,但是我可以学 。在感到无路可走的寂寞中,去无情质疑,重新思考,理性分析。在没有光明,没有出路的荆棘中硬踏出路来。
运城随感
网友评论